政策解读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溪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07 来源:市政府

《玉溪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公民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强化科学普及,需要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2021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明确了行动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玉溪市按照中央、省相关安排部署,及时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市科协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玉溪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报经玉溪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出台实施。

二、制定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云政发〔202129号)。

三、目标任务

2025年,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高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全市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普组织与人才队伍发展不断壮大,全社会科学意识和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科普工作与教育、科研、文化等事业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数逐年增加,公共科普服务能力、科普活动质量明显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坚实有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各项工作步入新常态。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工作目标提升行动、重点工程和组织实施四个大方面。

第一部分工作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第二部分五项提升行动。主要阐明了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第三部分五项重点工程。从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交流合作等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方向和策略措施

第四部分强化组织保障。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条件、明确进度安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五、涉及范围

《实施方案》涉及玉溪市各级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监测评估、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内容。

六、执行标准

《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省关于科技、教育、经费、选人用人相应法律法规,以及科技、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执行。

七、注意事项

为推进《实施方案》,经征求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将《实施方案》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分解,由市直有关部门牵头和配合,共同推进实施。《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保障措施,特别提出要完善多部门合力推动的工作协调机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强调了县(市、区)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将科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八、关键词诠释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国务院在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的。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基计划:是20201月教育部在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一极两区建设:市第六次党代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精神,勾画了未来五年推进我市各项事业的路线图,提出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书,确定了全面实施“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三大核心战略、全力建设“一极两区”的奋斗目标。“一极两区”建设,即全力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海智计划工作站:全称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英文:HOME Program -- Help Our Motherland through Elit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from Overseas,简称:海智计划),是由中国科协与海外科技团体共同发起、20042月启动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旨在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中国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海外科技团体及科技工作者建立经常、密切、畅通和便捷的联系,建立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动员、团结和组织广大海外科技工作者为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九、惠民利民举措

(一)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助推双减工作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科普资源,引导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减负增效。

(二)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方便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科普大学等,开设智能手机使用等相关课程,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高应用智能技术能力,增强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三)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更多群众。鼓励和支持有关行业和部门建立科普研学实践基地。开发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工业、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科研设施、高等院校、企业和各级各类科普基地(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提出实现县(市、区)科普大篷车配置和中国流动科技馆玉溪巡展全覆盖,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参与科学体验,增强群众在科普活动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