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

“易门经验”透视之三:创优环境的易门魅力

发布时间:2017-03-30 来源:玉溪日报

走进易门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巨大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上,不同色块代表各个投资项目,如兵棋推演般放置在不同的流程区域,审批推进进度一目了然。

围绕打造全省投资环境最优县,构建投资扶持政策体系,打造高效政务环境,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入易投资呈现快速增长。2016年,易门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4项,引进市外国内资金65.5亿元。今年1至2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时间进度0.3个百分点。

缺乏资源优势且产业层次低、发展基础弱的易门,如何成为投资洼地、发展高地?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要求,创优政策、提升服务、强化帮扶。这就是易门县委、县政府真抓实干,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的结果。

创新政策打造投资洼地

在易门县工业园区六街片区,官房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年产2万吨钢构、20万平方米铝合金门窗、5万平方米铝合金模板项目建成投产。据项目建设指挥长张文保介绍,企业考察了很多地方,最后选择了易门,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交通便利、地价实惠。“三通一平”满足了项目落地要求,一开工就接通了正式电、永久水,还申报了标准厂房补助。他说:“政府和园区的支撑力度很大,来这里投资感到很欣慰。”

透过张文保的此番介绍,看到企业投资除了看中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更重要的就是政策优势。对于资源有限、空间受限、基础薄弱的易门而言,只有在发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增强政策吸引力,才能赢得投资者青睐。

据易门县招商局副局长周继军介绍,近年来,易门县抢抓各级稳增长和调结构政策机遇,不断调整优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打造投资洼地。从标准厂房补助,到达产奖励、税收奖励、争创品牌奖励,再到设立企业总部奖励、建立院士和专家工作站奖励、建立技术和研发中心奖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奖补等,易门县构建起了一套招商引资普惠制激励政策体系。

从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一事一议”,到在全省工业园区搭建“园保贷”平台,破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融资瓶颈,为9户企业提供1.18亿元贷款,再到计划投入0.5亿元设立工业信贷引导资金,易门县构建起了一套“一企一策”扶持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组建由县级领导挂帅的7个产业招商分局,确立了35个招商引资责任单位,聘请了14名招商代理人,易门县将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落到了实处。

抢抓国家产业布局调整机遇,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锁定昆明“退二进三”产业外溢,实施代理人招商、商会招商、驻点招商、建园招商。易门县通过强化政策支撑,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构建起了大招商、精招商的工作格局。

创新服务构建政务高地

仅用了一年时间,傲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系列生产项目就建成投产,并且获得1000万元的“园保贷”信贷支持。谈及各级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时,老总代志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进来,县上就确定由县委副书记联系。住建、招商部门全程带着跑,半年时间办完全部手续。真是叫手把手、心连心,群策群力帮企业。”

透过代志春的这番评价,看到易门县通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健全企业服务体系,围绕打造审批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全省投资环境最优县取得的实效。

据易门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段云秋介绍,通过制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改革实施意见,对涉及部门和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在确认15个部门的46个审批事项、499项审批要件的基础上,完成审批目录编制、审批流程设置和审批时限确定并向社会公开。

按“业主委托、中心代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构建起一次性告知、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行政审批机制,改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无偿提供项目审批代办服务,解开了“互为前置”的行政审批“死结”。

段云秋说,审核项目进入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后,就由专人与业主一对一对接,提供咨询辅导,量身定制审批报件准备流程方案。同时,指导业主对接中介机构完成报件制作提交受理窗口,最后由中心对接相关部门,按流程规定时限,同步推进并完成各项审批事项。

一名工作人员指着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介绍,目前中心正同时受理75户企业行政审批事项,去年最多时同时推进89户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业主在报件齐备的情况下,100天内可以办结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行政审批时限达三分之二以上。

创新机制构筑兴业福地

2016年8月22日项目开工,9月1日平整场地,10月1日开挖基础建设厂房。今年3月完成项目迁建,4月中旬试产,这是官房建设项目推进时间表。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仅用了8个月。

有20余年从业经历的张文保坦言,要是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之审批时限延长、统筹协调不到位,像这样的超亿元工程两年都建不起来。如果工程期限一拉长,管理成本、投资成本就会大幅增加,企业投资效益也会随之降低。

与官房一路之隔的傲远于2015年初开工建设,到2016年1月建成试产,投资期限也仅用了一年时间。据易门县工信局局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政介绍,在易门县诸如官房、傲远这样一年内建成投产的还有之前的磨浆、鑫诺、海沣等一批企业,之后还会有诸如康贝特等企业。

规划先行提前争取用地指标——园区超前实施土地收储开发——产业招商分局展开项目洽谈——相关部门组织项目联审——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实施高效审批服务——实施责任人制推进项目建设。透过这一粗略勾勒的投资项目推进流程可见,易门县通过创新机制推进项目,为投资者构筑起了一个投资兴业的福地。

在这当中,通过实施招商项目联合审查当场决定制度,解决议而不决的问题;通过实施县级领导牵头,责任部门负责,引入项目推进责任人,构建起了高位推进项目建设的运行机制。通过任务分解倒逼责任落实,把项目一对一、点对点固化到每个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实施项目推进考核排名传导压力,构建起了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的保障机制。项目建设天天有变化、月月有进度,为全县持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

短 评

创新显魅力

透视“易门速度”,总结“易门经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需要全县干部群众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要求,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发展环境,打造投资洼地。

百日完成县内行政审批,一年项目建设投产,投资有扶持,增效有奖励,成为推进“易门速度”的重要引擎。通过投资者的切身感受,看到易门县通过政策创新,构筑了投资洼地;通过服务创优,构建起发展高地;通过机制创新,打造出投资福地。从而在破解招商难、审批难、落地难、融资难这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市场经济中,资本逐利需要区位、资源、市场、人才等优势要素的支撑,而激活这一支撑要素的就是政策因素。透视“易门经验”可见,要将县区打造成投资洼地,不仅要靠基础优势,更要发挥政策优势。只有充分吃透政策,用足用活政策,才能结合实际建立并不断完善投资激励措施。通过发挥政策吸引力优势,真正打造出投资洼地。

对于投资项目而言,时间就是效益,甚至是生命。对于企业而言,不怕战死在竞争的市场中,就怕拖死在审批的路上、憋死在融资的门坎前。透视“易门经验”可见,要将县区打造成投资洼地,必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因为“互为前置”造成审批难、审批长的瓶颈制约,大力提升行政机构效率,建设高效政务环境。

同时,要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多措并举构建大招商、精招商的工作格局,为推进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要着力构建高效服务项目建设,精准对接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推进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