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区简介

华宁县

发布时间:2023-08-29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多彩泉乡》d.jpg

华宁县地处滇中偏东南,玉溪市东部,位于东经102º49¹至103°09′、北纬23°59′至24°34′之间。以东南西北为序,分别与弥勒、建水、通海、江川、澄江、宜良6县交界。县境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59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16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县城距玉溪市府53公里,距昆明市148公里。全县辖3镇1乡1街道,75个村(居)委会(不包括海关、海镜社区)。全县共有彝、苗、回、哈尼等少数民族33个,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30.2%,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化土成器华宁陶4.jpg

华宁被誉为“中国泉乡”。县境西北角有抚仙湖,本县拥有该湖水域19平方公里。境内分布大小潭泉630余个,平均每平方公里达0.5个。“北有泉城济南,南有泉乡华宁”。1996年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泉乡华宁”节目曾如此评价,2005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玉溪》再次对泉乡华宁进行宣传报道。华宁的潭泉,巨者喷涌成河,细者叮咚如琴,其中以象鼻温泉最为有名,含有21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成份,属中国偏硅酸矿泉水之佼佼者,被国家地矿部认定为优质珍贵矿泉水,可与世界知名矿泉水相媲美。有出水量云南第一、中国第三的七犀潭,灌溉着华宁盘溪坝数万亩良田,这里的特产柑桔、蔬菜、蔗糖,声名远播。有四季清冽的恩永泉,滋养着县城所在地宁州坝子,使宁州坝成为富足之地。又有灌溉青龙坝子的玉泉山潭泉,喷沙如月的映月泉,有吐水成珠的珍珠泉,共鸣春雷的龙洞泉……,潭泉秉赋华宁人特有的性格,造就了华宁人淳朴、善良而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秉性。

中国泉乡—华宁历史悠久。据青龙镇海镜新村遗址出土的陶片陶坯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抚仙湖东岸生息繁衍。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设毋单县(后改为婆兮)于现在的盘溪。晋成帝时(326~334)划现在华宁县地域的大部和现在江川县的一部分设梁水县;天宝七年(748),梁水县地为南诏步雄部,称宁部;至元十三年(1276),称宁州;民国元年(1912),宁州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2年10月改称黎县);民国21年(1932)4月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改称华宁县。

中国泉乡—华宁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泉乡华宁培育古今众多仁人志士。明、清两代共出举人129名,进士19名。明代,有无心于仕途,有志于师道,自请担任学职,授云南府教授,首开办滇南办学风气的张文礼;有在“土木之变”中置身家性命于不顾,与于谦共同拥立景帝,挽救国家于危机的广东道御史张海;有不畏权贵,不患得失,力持清议,直陈是非,以诤谏为己任的工科给事中王元翰;有关心百姓疾苦,以培育治国人才为己任的诗人、书法家刘大绅;有书法造诣精深,堪称清末大家的朱家宝。民国时期,有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担任军职,立有战功的张怀信等人。有抗日战争期间断然拒绝日伪当局笼络抗战胜利后毅然出任上海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少将庭长,严惩战犯,伸张民族正义的法学家李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主要贡献的原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有“亚洲烟王”之称的褚时健……

中国泉乡—华宁资源丰富。中国泉乡华宁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象鼻温泉、抚仙湖东岸、潭泉极具开发价值,可以形成高原水乡玉溪独具特色的旅游特色资源。华宁具有储量极为丰富的磷矿资源,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全县水能资源蕴藏量17万千瓦。按照县委、县政府矿电结合的磷化工产业发展思路,以开发华宁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切入点,走矿电结合和磷产品深加工开发的路子,华宁的磷化工产业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华宁县石灰石资源丰富,为以水泥为主导的建材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DSC_2499磨豆山风光Y.jpg

中国泉乡—华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华宁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园区、资源、口岸“三大经济”发展,全力推进“四个破局”,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以园区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党的二十大以来,华宁县着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全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先导区,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实现园区经济破局发展。锚定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材料园区”目标,完善园区规划体系,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对标省级一流园区标准,计划投资20亿元实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紧扣园区产业布局,立足新能源电池、新型烟草发展定位,实施产业链招商,目前,云南华宁产业园区签约项目4个,在谈项目3个。成立帮办代办服务中心和市场主体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困扰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以资源经济提升发展质量。华宁县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气候资源优势,构建“3+3+2”产业发展新格局。矿产资源方面,加快推动磷矿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华宁磷矿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源泉亨通小黑者磷矿开采等重点项目,延伸磷矿资源产业链。风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先后建成磨豆山、大丫口将军山2个风电场,引进蓝天重工、上海电气、中复连众3家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风力发电塔筒、电机、叶片“三大件”落地投产,形成西南地区唯一从风机各部件制造到风机整机运行的风电产业基地。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聚焦现代农业破局,持续推进全国特早熟优质柑橘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大棚、滴灌、喷灌等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重点打造羊肚菌、黑猪肉、柑橘、柿子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全县共有农业基地585个,农业企业482户,农产品加工企业89个,设施农业1082个。在文旅资源利用方面,谋划文旅项目50个,建成沙果村田园综合体、盘溪地下交通站等一批旅游目的地,打造赶窑街、田园集市、柑橘采摘体验等多元消费场景,切实推动文旅消费破局发展。上半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亿元。

以口岸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华宁县高度重视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中老铁路经济带,推动开放型经济破局。全面做好华开个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弥玉、澄华高速公路建设,布局高速公路连接线宁州冲麦物流园区、盘溪物流园区、青龙物流中心3个项目。“十四五”期间,完成弥海路青龙段“四改三”和67条农村公路硬化、扩改建工程。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口岸现代服务业,加大对外贸易、物流总部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建成农产品网货化初加工(冷链)中心,成功实施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项目,策划冷链物流项目6个。培育推出“华赋珠颗”“华宁臻选”等本县特色电商品牌,构建“县、乡、村”三级供应链式运营物流网络,上半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94亿元。

下一步,华宁县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核心战略,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把壮大“三大经济”作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挖资源利用、开放发展和园区建设潜力,加快推动华宁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