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玉溪老百姓在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中可获哪些便利

发布时间:2017-03-13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4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包括玉溪在内的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提出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让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群众办事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玉溪将如何推进试点城市的建设步伐?建设试点能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深度解读玉溪在建设试点城市中,人民群众将享受到哪些“信息福利”。

  要实现八成以上基本公共服务网上办理

  如何将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互联互通,让群众在办事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站式”的信息服务?这成为玉溪在推进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中首要破解的难题。引进华为玉溪云计算数据中心,与腾讯公司合作推动玉溪市“互联网+城市服务”……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城乡人口分布不均、交通不便、多民族语言交流不畅等因素制约,民生领域仍存在信息化应用和普及程度低、公共服务区域城乡差距大、均等普惠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我市在推进玉溪“一站式”信息服务项目建设方面下大力气,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各领域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行政效能,为玉溪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提速。

  据市工信委副主任杨林生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玉溪“一站式”信息服务项目建设,今年4月底,我市再次与承建深圳市“信息惠民”和“织网工程”项目的永兴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正式启动玉溪“一站式”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的建设也有助于创新惠民应用、拉动信息消费、培育新兴业态、促进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中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在 “一站式”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将全面打通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多个领域和部门的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不远的将来,全国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之间还将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服务,且八成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可网上办理,最终达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目标。

  让身份证成市民办事唯一标识

  所谓“一号”申请就是将公民的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构建电子证照库。在群众办事过程中,通过身份证号码便可查询所需电子证照和相关信息,避免重复提交。

  “一窗”受理就是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群众服务窗口整合集中到一个综合窗口,通过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群众办事服务事项的“一窗”受理,从而避免群众办一件事折返于多个部门、重复跑路的现象,逐步实现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办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一网”通办就是通过积极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政务服务渠道多元畅达、群众网上办事“一网”通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一网”通办可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基于群众办事信息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综合分析,实现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据了解,依托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我市将以云服务模式建成包括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公共基础数据库,有效整合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为民服务站,建设一个纵向跨四个层级、横向连接多个部门的四级服务网点,形成信息惠民“点点通”。同时,采取“行业授权、业务代办”的方式,实现四级服务网点的业务对接和协同,为公众提供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的“一站式”服务等。

  “市民只要在第一次办理时向窗口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经过系统审核通过后,今后办事就不需要携带大量的证明材料,只需一张身份证便可轻松搞定。”杨林生介绍,我市将全面整合全市“互联网+政务”系统,形成信息共享格局。

  “将来老百姓办事,动动手机就可以完成。而且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我们也会紧随时代趋势,在涉及缴纳费用的业务上,打通目前社会上主流的金融支付平台,由老百姓自主选择平台,实现快捷缴费。”杨林生介绍,为了确保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和“一站式”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我市还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培育信息惠民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

  明年实现300多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有了硬件基础设施,玉溪下一步该如何逐步推进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一站式”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建设?

  据介绍,从今年4月底启动建设后,我市预计在明年完成“一站式”信息惠民服务平台系统框架的建立和常规服务事项的梳理,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100%覆盖的公共安全网,实现教育、医疗、农业、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养老、社保等300项(一批)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覆盖能力超过300万人。

  医疗卫生方面,全市90%的居民将于今年年底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5%的居民使用医疗一卡通,实现滇中四城(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居民异地就医一卡通和电子病历互认共享。

  教育方面,实现数字校园100%覆盖,全市695所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政务信息服务方面,建成涵盖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及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市10个政务服务中心、75个为民服务中心和695个为民服务站的政务信息100%接入,实现80%行政审批事项可在线办理。

  农业方面,建成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6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80%以上的农户提供市场价格、农产品交易等信息服务。

  下大力气保障信息安全

  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我市也把确保信息安全放在了重要位置。目前,我市正与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着力加强我市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以确保公民个人信息资料不被泄露和非法盗用。“中国网安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深耕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领域的中国电科第三十研究所、第三十三研究所所为核心,汇聚中国电科内部资源重点打造的网络信息安全子集团。引进中国网安,目的就是巩固我市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人民群众个人信息资料不被非法窃取和盗用,让市民在使用‘一站式’信息惠民服务平台时更加安全放心。”杨林生说。(记者 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