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警惕银行卡犯罪的十种手段

发布时间:2011-06-29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从公安机关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银行卡犯罪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ATM机旁张贴通知公告     不法分子在ATM机旁张贴内容为“本行因系统升级,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请进行安全设定操作,并输入安全号码”的通知公告。其中,所谓的“安全号码”是不法分子预先在营业网点开设的储蓄卡号。通过此手法,不法分子误导客户在取款前,先将款项转到其指定账户,得逞后立即到ATM机或银行网点取款或转账。
    
  防范对策:不要相信ATM机旁张贴的任何类似“通知”、“公告”或“温馨提示”,银行关于设备运行的任何通知,都只会通过ATM机的屏幕显示。

  二、制造ATM机故障发布提示
    
  不法分子堵住ATM机出钞口、插卡口,制造交易故障,并在设备上张贴“温馨提示”。其内容大致为:如ATM机出现不出钞或吞卡等现象,请速与提示中的电话(不法分子的电话)联系。为增加欺骗性,一些不法分子还会预先购买尾数为95的小灵通电话,在提示上预留的电话为“小灵通电话+各大银行客服电话的后三位”,如68×××-95533、68×××-95588。这样,客户粗粗一看,还以为就是银行的客服热线,贸然打过去,不法分子会误导客户将款项转到其指定账户。
    
  防范对策:交易前,请观察设备有没有被破坏,发现取款异常情况,请拨打银行统一客服电话。

  三、在ATM机上骗卡
    
  不法分子在自动取款机上做手脚,设法使取款人的银行卡插入ATM机后被“吞没”,然后利用各种手段骗取密码。当客户离开后,犯罪嫌疑人迅速上前将被“吞没”的银行卡从ATM机中取出,将资金盗取。
    
  防范对策:一旦出现银行卡被“吞没”的情况,不要惊慌,切莫离开ATM机,应立即拨打银行统一客服电话或打电话通知家人朋友报告银行工作人员,待银行工作人员前来处理。

  四、偷窥密码卡号复制卡
    
  不法分子偷窥客户取款密码和银行卡卡号,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复制银行卡,再利用复制的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盗取资金。
    
  防范对策:一定要做好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的保密工作。在ATM机、POS机或营业网点柜台输入银行卡密码时,要用身体遮挡密码键盘,谨防犯罪分子取得银行卡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五、伪造证件侵入手机银行
    
  不法分子掌握办理了手机银行业务客户的存折号码、银行卡卡号、相关密码信息后,盗取或伪造客户身份证件,到移动或联通等通讯部门复制客户手机卡,输入客户的账号、密码信息,登录手机银行,再划转、盗取客户资金。
    
  防范对策:不要轻易将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存折、银行卡等重要物品,防止被不法分子盗用。

  六、发短信谎报“消费信息”
    
  犯罪分子发短信称,你的银行卡在某地商场、酒店等消费场所刷卡消费,或称已从你的账户中扣除银行卡费,如有疑问,可致电××号码查询。你一旦回电,犯罪分子就会冒充银行客服人员或公安机关金融犯罪调查科人员,谎称该卡可能被复制,想方设法让客户按其指示操作,实际上,完成操作后,你的资金就被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了。
    
  防范对策:市民如收到此类短信,要看是否为各银行统一客服号码所发,如不是则无需理会。如有疑问,要致电相应的银行统一客服号码询问。各银行的客服电话均为五位数,中国银行95566,中国建设银行95533,中信银行95558,兴业银行95561,中国工商银行95588,广东发展银行95508,招商银行9555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95528,交通银行95559,富滇银行96533,中国民生银行95568,中国光大银行95595,中国农业银行95599,中国邮政储蓄银行95580,华夏银行95577,云南省农村信用联社96500,深圳发展银行95501。
    
  七、发短信谎称“账号已改”
    
  不法分子发短信称,“请把钱直接存到某银行账号,账号为×××”或“我的账号已改为×××”。有的市民恰逢要汇款,收到此类短信后,未经核实,便将钱直接汇到犯罪分子提供的账号上。
    
  防范对策:这类信息是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方式发出,收信人范围很广,虽骗术简单,但受骗事件经常发生。市民汇款前,只需与事前联系人再次打电话确认收款人及账号即可避免。
    
  八、谎称“退还汽车购置税”
    
  不法分子冒充税务部门向车主(一般为高档汽车车主)发短信,以“退还汽车购置税”为名,让车主与某工作人员联系,后诱骗车主将钱转入犯罪分子银行账户。
    
  防范对策:退还购置税等重大决策,国家不会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客户不要上当。
    
  九、谎称亲友出事急需用钱
    
  不法分子先通过某种途径了解群众手机、家中电话或朋友电话,然后向对方手机不断打电话骚扰,迫使其关掉手机。此时,犯罪分子以警察或医生身份给其家属或朋友打电话,谎称其赌博、嫖娼被抓或车祸等急需用钱,诱使接电话人将钱汇入指定账户。对方亲属或朋友因无法和本人取得联系,轻信其谎言将钱汇出。
    
  防范对策:当受害者接到此类电话后,请先问清来电者办案机关或治疗医院详情,再通过114查询办案机关或医院号码询问事情真实情况,或者试探性地说当地有朋友,会通知其去处理,看对方反应再酌情处理。总之,付款前要多方查证,不要因救人心切而上当受骗。
 
  十、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器向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发送恭喜你中××奖,可以为个人、团体办理银行信用卡进行无抵押信用贷款等,从而收取手续费用。
    
  防范对策:对此类电话或短信不要轻信,不要泄露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应谨慎确认可疑手机短信,不要拨打短信中的联系电话,应直接拨打发卡银行客服热线进行查询。

  警方提示:
    
  办理信用卡应前往有关银行网点,持卡人要妥善保管好个人的银行卡及密码,尽量不要用自己的生日或家里的电话号码做银行卡密码,个人身份证及复印件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身份证一旦遗失,要及时挂失;对来历不明的短信或电话要提高警惕,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账户信息,更不能通过ATM机向不明账户进行转账;如果接到可疑电话、短信、邮件、通知,可直接通过发卡行统一的客服电话进行确认;提高防范意识,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一旦发现有银行卡犯罪的情形发生应立即报警。                (施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