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库干塘干地干处处喊干 提水分水节水环环挤水

发布时间:2013-03-06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在水库测量蒸发量的仪器前,水库管理人员饶世雄忧心忡忡。 


 
3月1日,澄江县第二大水库——梁王河水库的库容仅391.54万立方米,与930万立方米的正常库容相差甚远。 


 
山冲河水库的水位下降了13米,比丰水年份少蓄水200万立方米。

 
 
66岁的杜元和杜金才每天守候在提水泵站旁,确保抽水机能24小时抽水。 


 
纵横田间的三面光沟渠,把抚仙湖水顺畅地输送至田间地头。 

  自2009年入秋以来,澄江遭遇5年连续干旱。在降雨量偏少、水库坝塘蓄水不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几年,澄江县先后完成了27件因旱受损小型水库的清淤扩容和8个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为保今年大春生产,该县在蓄水的同时,采取从抚仙湖提水、科学调度水资源、倡导全民节约用水等方式与旱魔斗争,力保农业丰收。

  水库坝塘蓄水严重不足

  46岁的农民李乔留最近在抽水站打短工。他每天的工作是守住澄江县龙街街道广龙居委会的一个大型抽水站,确保抽水机24小时不停地从抚仙湖抽水。

  李乔留计算过,他“招呼”的这台抽水机运行一天可以从抚仙湖抽走1.6万立方米水。这些水随着管道进入到第二个远离湖边的抽水站,抽水后再经第三个抽水站抽水,最后把水提入山冲河水库。

  山冲河水库于1959年动工修建,历经3年时间,196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个有着50余年寿命的水库,库容达403万立方米,承担着龙街街道4个村委会6800余亩农田的灌溉任务。运行多年后,澄江县于2008年争取到部分水库出险加固资金,累计投入1045万元,对水库进行了大坝防渗、溢洪道改造和新建输水隧道三项工程建设,并与2010年12月竣工。

  然而,改造良好的水库遇上了5年连旱。至2013年2月底,水库仅有80万立方米的蓄水,其中死库容达50万立方米。这意味着,山冲河水库的可用水资源仅有30万立方米,而保证水库下游农田的大春生产需要85万立方米水。

  水库蓄水不足怎么办?从抚仙湖提水补充!据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王燕介绍,今春,山冲河水库将从抚仙湖提水55万立方米。由于水库地势高,只能采取三级抽水站提水入库。由于路程远,电费成为最大的提水支出。把抚仙湖里的水通过三级泵站提到水库里,提水的成本每立方米高达一元钱,提55万立方米的水就需支出55万元。

  王燕说,为保证澄江坝子今年的大春生产用水,水利局早在去年就进入备战状态,在汛期到来前抓紧建设水利工程,想方设法蓄水。然而,由于澄江的降雨量连续5年偏少,全县83座水库坝塘中,干涸或面临干涸的有30座,除1座坝塘完成蓄水任务外,其余水库坝塘均没有达到市、县制定的蓄水计划。

  目前,除了从抚仙湖提水55万立方米给山冲河水库补水外,澄江还将从西龙潭提水补给梁王河水库。

  开辟水源节约用水成共识

  据王燕介绍,今年,澄江坝子只有山冲河水库的补给水从抚仙湖抽取,其余地方的农灌尽量不用湖水。“从抚仙湖取水属抗旱应急之举,今后,澄江将采取多种方式开辟新的水源点,尽量少用抚仙湖的水,确保湖泊的可持续发展。”   
 
  澄江县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5年连旱,该县水利部门多方筹措落实抗旱资金3700多万元,通过重新开辟抗旱水源、修建蓄水池、新改建管道、建设泵站、打井等工程措施,先后完成了174件抗旱应急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26个村委会127个村民小组的2.34万人和96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包括9所小学校的2638名中小学在校师生的饮水困难问题。

  5年来,该县还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416万元,先后完成了27件因旱受损的小型水库清淤扩容和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一座中型水库、五座小一型水库、三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和一座小二型水库的新建工程。

  此外,为应对旱情,澄江县广大干部职工、爱心企业曾捐款567.55万元用于抗旱救灾,修建了699口共产党员爱心水窖,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水利基础设施。抗旱期间,该县鼓励受旱村组和农户,采取“蓄、拉、引、提”的措施,向小水窖补水,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5年来,水利部门为群众送水766车次,送水量达7600多立方米。

  王燕透露,“十二五”期间,澄江县还将新建一批小水库,对蓄水较好的部分水库进行扩容。“只要上游的水库顺利蓄水,就能照顾下游农田,减少从抚仙湖取水用于农灌。”王燕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看油菜花不一定要去罗平,在与抚仙湖仅仅一路相隔的大片农田里,油菜花黄灿灿地盛开着。“小春栽油菜,需要的水量很小。”为了节水,很多农户减少了菜豌豆的栽种面积。一些蔬菜地上,农户还给菜搭起了简易的防晒棚。持续的旱情,改变了澄江坝子的产业结构,节约用水、避免大水大肥栽种已成为澄江坝区很多农民的共识。

  “一把锄头放水”

  按计划,如果山冲河水库和梁王河水库提水计划顺利实施,加上其余水库的蓄水,澄江县今年大春生产农田用水基本能够满足。

  为最大限度节约用水,做到科学合理调度有限的水资源,澄江县实施“一把锄头放水”。王燕解释说,“一把锄头放水”就是说水库坝塘要开闸放水,由一个人说了算,这样有利于统一调度水资源,强化水源管理,杜绝多头管水、分水,确保水资源使用合理、科学、节约。

  在此基础上,澄江县积极探索出一套合理的水资源调度管理模式,把大旱给农业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即便在水源最为紧张的时期,也从未出现过一件大的水事纠纷。    

  据王燕介绍,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澄江县制定周密的蓄水计划,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原则,确保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有水用。汛期结束后,水利部门对全县的水资源储备进行调查,并根据储水状况提出用水意见。

  用水时,澄江县也遵循严格的用水程序。据了解,大春生产前,该县会召开大会通报水情,并成立放水工作组,详细制定放水计划,并按规定的时间、片区进行放水。每次开闸,水库工作人员会根据放水量确定闸门高度,按流量计算放水时间。

  山冲河水库管理所所长张永刚参与过多次分水。他说,水库放水都是按计划放,村委会报送计划后,水利部门要到现场调查核实,然后村委会干部到水库签字领水。放水遵循“高水高用、先远处、后近处和科学节约”的原则。在给离水库稍远的村庄放水时,一般会选在夜里3点,这样上游的人不会来围水分水。给村里的田块放水,村里一般会出动二三十个村民,在必要的沟口守水。

  为节约每一滴水,该县规定从水库里放出的水,决不允许再流进抚仙湖。“水库水流进抚仙湖或者淹了农田,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张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