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石桥大黄梨这块牌子重新打起来”
利用冬闲时节,龙马梨王专业合作社社员对梨树进行修枝打杈。
冬日的一个早晨,红塔区小石桥乡龙马梨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金福带上手套,拿着剪刀,一大早就出了门。趁这两天农闲,他要召集社员对村里的2000多亩梨树进行修枝打杈。
“说起大黄梨,那可是小石桥的一块招牌,在全省也是出了名的。”据李金福介绍,小石桥海拔较高,土壤、气候等条件均非常适宜梨树的栽种,结出的梨个大、汁多、味甜,上世纪70年代,小石桥大黄梨在全省已小有名气。后来,由于品种退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小石桥大黄梨渐渐淡出了市场。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石桥人,眼看着这块招牌就这么没了,太可惜了。”李金福说,为了把小石桥大黄梨这块牌子重新打起来,2006年,他组织村民成立了龙马梨王专业合作社,当年就有176名会员参加。吸取原来小石桥大黄梨被市场淘汰的经验教训,在红塔区科技局的帮助下,李金福带领部分社员到楚雄、红河等地考察梨产业发展,引进了黄金、圆黄等1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并取得了成功。到第二年就发展会员263名,梨树种植规模达到了2000多亩。2009年,第一批种下去的梨树开始挂果,实现产值300多万元,让小石桥人重新看到了梨产业的希望。然而,李金福并没有就此止步,在他牵头下,龙马梨王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龙马山”商标,投入50多万元修建了存储能力达50多吨的冷库。“注册商标,提升了梨的档次;建冷库可以使梨错峰上市,避免价低伤农。”李金福说。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小石桥梨产业发展逐渐走上了正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强了我们合作社发展的信心。今后,我们将向科技要效益,依靠科技投入提高梨的产量和质量,小石桥大黄梨这块牌子一定能重新打起来。”李金福自信地说。
短评: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正在成为“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分散经营转向专业化规模经营、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关部门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36个,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95209万元。
以往,不少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在发展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发展。而在这当中,单一的农户生产难以应对市场变化是一个主要原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局面,这是可喜的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农民“抱团”参与市场竞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步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小石桥乡龙马梨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各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作用,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