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地震灾区:救援官兵为灾区架起“生命管道”
救援官兵为灾区架起“生命管道”
地震造成彝良灾区众多供水系统损坏,严重影响群众生活。9月14日下午,由驻玉某预备役团组建的云南省军区应急救援大队六中队38名官兵奉命为洛泽河镇洛泽河村架设水管,以打通居民饮用水通道。
深山峡谷,荆棘密布,溪涧滚石,步履难行,余震不断,险象环生,肩负重担,跋涉艰难……这是救援官兵为灾区群众架设“生命管道”时,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必须克服的困难。即使如此,接到命令后,该部官兵仍然立即准备,及时赶赴任务区。14时30分,38名官兵开始从山脚往山上运送水管,再把报废的铸铁水管运到山下。从洛泽河村山脚向山腰出水点——小冲子山,沿途山高谷深,荆棘丛生,只有羊肠小道可走。虽然单程直线距离不过2.5公里,但在如此艰难的自然环境中,官兵们肩扛六七米长的水管,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要一路克服各种天然障碍,异常艰苦。
15日一大早,官兵们又赶到洛泽河村至小冲子山一线,以班为单位,在地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推垃机、切刀、热熔器、发电机等器材,在小村子、花椒地、无名地、洛泽河中学等4个点上同步分段安装水管。15日17时10分,官兵共安装水管181根1086米,圆满为洛泽河村抢架起了一条“生命管道”。
(记者 尹永岗 梁波)
消防轻型救援队返玉
9月15日下午,市消防支队前往彝良抗震救灾的轻型搜救队抢险归来,市消防支队为参加救灾的消防员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
据介绍,9月7日彝良发生地震后,市消防支队第一时间集结了轻型搜救队,出动5辆消防车、39名消防员,携带各种专业抢险救援设备,经过10小时的奔波,赶到彝良灾区。
在灾区救援期间,轻型搜救队克服余震不断、道路受阻、山顶落石和山体滑坡等危险,徒步数百公里,转战彝良县洛泽河镇、角奎镇、发路村、刘家坪水泥厂等地进行搜索疏散,成功救助受伤群众200多人,搭建帐篷700余顶,还分成若干小组,对灾区进行地毯式搜救,并帮助搬运救灾物资数吨,为抗震救灾作出了贡献。(记者 马宇陶摄影报道)
玉溪医生助灾区伤员康复
9月17日早晨,玉溪市人民医院抗震医疗队骨科医生徐松参加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的周一大查房,在了解了住在该科的灾区伤员的基本情况后,他对一位在地震中受伤的伤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这位伤者名叫张宁,是昭通市昭阳区水塘坝小学的副校长。9月7日地震当天,当第一次地震来临时,他和学校其他教师组织学生疏散到空旷的地方后,因怕电路受损引起火灾,他准备去把学校的电闸拉下,哪知当他刚要关闭电闸时,发生了第二次地震,致使他从二楼摔下,造成左脚胫腓骨骨折。
当天是张宁术后康复的第四天,徐松仔细查看了他的康复情况后,运用玉溪市人民医院骨科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法,指导张宁自己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加快康复速度,并鼓励张宁重视康复训练,积极与伤情“作战”,尽早恢复健康。
当得知徐松是玉溪市人民医院抗震医疗队的医生后,张宁表示感谢玉溪的医生来到昭通参与对伤员的救治,自己将树立信心,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记者 何记恒摄影报道)
我到灾区送物资
今年9月7日,地处滇东北的昭通市彝良县连续发生两次五级以上地震。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情况牵动着同胞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玉溪市第一批赈灾物资于9日早晨从玉溪百信物流配送中心出发。运送物资的四辆大货车10日抵达灾区,顺利完成任务,11日安全返回玉溪。
13日,记者联系到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万红兵与押运员李万永,他们向记者讲述了此次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一幕幕。
临危受命
彝良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百信物流配送中心的老驾驶员万红兵接到任务,马上运送一批赈灾物资到彝良灾区。
接到任务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万红兵不敢有丝毫懈怠,听取了公司的物资配送安排后,他得知自己负责的是矿泉水的运输,于是立马驱车前往水厂装水。“当天晚上,大家都比较忙,本来打算连夜将物资运送过去,所以也是连夜将物资装上车。当我货车装好矿泉水的时候,已经到9日凌晨一点多钟了,后来临时改了决定,打算天亮再出发。”万红兵说。
此次运送物资共配了四辆大货车,其中一辆是百信物流配送中心自己的,另外三辆是该公司请来的昭通的货车。万红兵所驾驶的车装满了矿泉水,其他三辆主要载有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百信物流配送中心还特地安排了押运员李万永一道随行。
9日早晨,简单准备之后,玉溪运送赈灾物资的四辆大货车从玉溪出发了。
交警带来的感动
在运送物资的一路上,给老驾驶员万红兵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在收费站遇到的交警。当驶向收费站时,万红兵看到了专门为运送赈灾物资货车设立的通道,并设有温馨提示,万红兵不禁有些感动。然而,让万红兵更感动的是在收费站碰到的两名执勤交警。当货车驶到昆明出去的一个收费站,两名交警将他们拦下。当他们下车后,交警便立即上前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之后便是一番温情的提示,不断地向这几名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交代去彝良的路况,哪里容易出现塌方、到了哪里应该注意些什么……“当时就觉得交警真的很热情,他们是真诚地为我们服务。”万红兵说。
当一切交代完毕后,万红兵和几位驾驶员便打算驱车上路,此时,一名交警拿了矿泉水朝他们走来,将矿泉水一一发到他们手里,并再一次做了叮嘱。“当接过交警递过来的水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做了这么多年的驾驶员,与无数交警接触过,这一次,我真的被交警打动了。”万红兵说。当万红兵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对交警的敬仰,语言有些断断续续,可以看出,他一直想寻找一些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
在一旁的李万永补充说,那天那两名交警真的是让在场的他们感动不已,对前方的路况交代得清清楚楚,最后还给他们发水。言辞间记者体会到,他们实实在在被交警的行为打动了。
感到责任既重大又艰巨
货车行至昭通境内,越来越差的路况让万红兵始料未及,李万永也悬起一颗不安的心。
“路上随处可见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挡在路中间,有些地段还出现了塌方。也有一些运送物资的车被困,好在一路上都有工程车在抢修,还算顺畅。”万红兵告诉记者。
在从昭阳区驶向彝良的路段路况更差,那些路让老驾驶员万红兵都感到害怕,“这是些什么路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自己以前没有跑过这样的山路,坡多弯急,路况较差,加之那天还下着雨,一路上我都在不断担心,真害怕出个什么岔子,不能及时将物资送到灾区。坐在我旁边的李万永和我两人一路上有时会沉默得一言不发,我想此刻,我们各有所想。”万红兵说话间看了看李万永。
李万永沉默了片刻之后对记者说:“看到一路上的情况,我真的很担心我们能不能顺利完成此次任务。在我们前面有一张疾控中心的车子就是被山坡上滑下来的石头和泥土推到了路边,差点就掉下去了,最后是用挖机推上来的。还有一些也是像我们一样的运送物资的车辆被山上的滚石砸中,玻璃都砸坏了。”
二人交谈间在互相补充,试图向记者还原当时一路上所见的一幕幕惊险瞬间。“去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原来路这么难走。看到一路上搭建的一些帐篷及灾民,我深刻感受到我们身上的责任既重大又艰巨。”万红兵说。
一路上的艰辛都很值
这次运送物资,对于万红兵与李万永来说都有一个最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能够到达彝良县城。因为道路无法让大货车通行,所以相关部门不得不在距离彝良县城二三十公里的地方设立一个临时转运站。
当货车到达这个临时转运站的时候已经是10日中午,到那里后,当地的群众看到万红兵他们的车子便主动上来帮忙卸货。群众一个劲地向他们道谢,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不停地说着谢谢。“群众真的很热情,许多来帮忙卸货的差不多都是当地自发的群众,他们很有纪律,男女老少都有,见到我们还一直不停地说谢谢,那种感觉我难以言喻。”万红兵说。
李万永告诉记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他个子很小,他抱着两件方便面高兴的表情,让自己感到欣慰与感动。
在临时转运站附近,万红兵和李万永看到了搭建的临时帐篷,帐篷附近摆着一些用石头垒起来的简易灶台,上面架上一口大锅,里面熬着白菜,有的是土豆,人们吃的就是这些。“这些场景,你不到灾区现场亲眼看见是很难想象的。”万红兵说。
当四车赈灾物资全部下完货的那一刻,万红兵与李万永悬着的心终于平复下来,虽有小小遗憾,但顺利完成了,这一路上的艰辛都很值。在回来的路上,雨下得越来越大,路依然很难走,但是此时对于他们来说,心里是轻松的,暗地里还有些小小的荣誉感。 (记者 熊长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