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

新平发展中药材产业促贫困户脱贫

发布时间:2017-06-13 来源:玉溪网

近段时间以来,新平县水塘镇邦迈村曼卡小组的核桃林下,新平本土优质滇重楼长势喜人,已结出重楼籽。

“我家栽的2.5亩滇重楼,大概有两三万株,现在滇重楼籽已经形成,到9月中旬左右开始采摘,滇重楼籽全部被建兴的老板以每市斤400元的价格预订了,产量会有一百四五十斤。”村民王开应说,除了卖滇重楼籽能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外,出售滇重楼也能增收。他在地里挖了10多平方米的滇重楼,就卖了6万多元。

由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栽种滇重楼,再加上种植滇重楼收入可观,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潘明芝也跑到地里向王开应取经,他希望能在学得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脱贫。“看他们种植重楼、黄精、核桃这些都赚钱,所以我想向他们学习点经验和技术种植黄精、重楼,这样就能供孩子上学了。”潘明芝说。

据水塘镇党委副书记陶天介绍,水塘镇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但以前只有少数农户零星种植,经济效益不明显。自2009年新平县被认定为“云药之乡”后,政府加大了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水塘镇通过组织农户开展科技培训,发放种子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如今,已有许多村民加入到了中药材种植的行列当中。

“水塘镇半山以上村民小组地处冷凉山区,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难,为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水塘的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我们紧抓中药材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陶天说,今年镇政府还计划拿出40万元资金贴息给中药材种植户建盖4个大棚来培育重楼和黄精种苗。

据了解,新平县境内生物资源丰富,但同时脱贫任务也比较繁重,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新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把中药材产业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绿水青山中为山区群众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近五年来,新平县中药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古城街道、戛洒镇、水塘镇和者竜乡主要种植滇重楼、黄精等,建兴乡、扬武镇主要种植露水草、三七等,从农户零星种植到规模化连片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以冷凉山区、林下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布局。据新平县农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保有面积1.02万亩,完成药材产量185.28万公斤,实现产值2350.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