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的绿色创业路
在蓝莓基地,张森(左)正在进行修枝指导。
“张博士,你来了噶?”“张博士,你说要送我们的鞋子呢?我们可等着穿呢!”在仙湖蓝星公司牛摩蓝莓基地,正在除草的大叔大婶们看见一个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来了,立刻高兴地打起了招呼,熟稔随意地开着玩笑,基地里笑声一片……
这个80后年轻人叫张森,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博士生。在大家眼中,他是最有文化的“庄稼汉”。
张森是昆明人,但因为外婆是玉溪人的缘故,他觉得自己与玉溪颇有渊源。而今,因为仙湖蓝星的关系,他开始了在玉溪的绿色创业路。
即使失败也不放弃
创业得从大二说起。那时,家人到北京看张森,当时普通旅馆的住宿一晚需要160元,而父母每个月的工资只是1000多元,开销很大。这次租房经历,让他发现短租公寓市场前景广阔,于是,决定以租公寓并再次租给大学生赚取其中差额。短短几年,张森从租一套公寓发展到62套公寓,他不仅不再需要父母提供学费、生活费,大学毕业时,他还带着人生的第一桶金——370万元回到了云南。
2008年,张森的父亲查出结肠癌,他回到云南,带着自己初次创业的所有积蓄,陪伴父亲做完了手术后,将剩余的200多万元投入石榴基地建设。不过,这次创业一路坎坷,由于缺乏经验,支付完租金,地没平整好,钱就用完了。他只得向亲戚朋友借钱,是一位朋友伸出援助之手,才解了燃眉之急。在石榴种植过程中,他建议农户们将施肥所用垃圾粪改为动物粪,可减少对土壤、果实的污染。农户们听从他的建议进行施肥,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石榴全部炸开了,他为此赔偿了农户40多万元损失。
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三年后,他栽种的SOD石榴成功了。所谓SOD,是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如果SOD施于果树、蔬菜等可增加其SOD酶活性,激活植物体内的相关基因,提高果蔬营养价值,使其具备抗氧防衰等功效,还可延长其保质期。SOD石榴的成功上市,使基地开始有了收益。
之所以选择投资种植业,张森说:“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种植出绿色健康水果,其中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抚仙湖岸再续绿色创业梦
2012年,张森在富民县采用微生物技术种植的40亩蓝莓获得成功,使用该技术栽种的蓝莓不施用任何化肥,通过发酵,提供种植蓝莓土壤中所需要的酸度,果实不仅健康,而且口感好。
2013年,他被玉溪市仙湖蓝星公司聘请为技术顾问,提供蓝莓种植技术支持。如今,栽下的200多亩蓝莓已经挂果。放眼望去,一排排绿色的苗木下点点蓝星与湛蓝的湖水构成抚仙湖沿岸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抚仙湖沿岸栽种蓝莓代替蔬菜种植,不仅可以减少面源污染、改良土壤,还为抚仙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希望用微生物等技术栽种蓝莓,并加以推广使用,以减少化肥农药对抚仙湖的污染,更好的保护这片美丽的湖泊,栽种出健康绿色的水果。”张森说。
“每次开车从昆明到蒙自,我都会特意从抚仙湖边经过,看着湛蓝澄净的湖水,心情也会很好。自己没在这里生活,总想着到这里来。”张森说,抚仙湖美丽的湖光山色深深吸引着他,每当压力大、心情烦躁时,他都会到抚仙湖边走走,看着蔚蓝的湖水心情也能很快平静下来。
2014年,他与朋友在澄江、江川合租了270多亩地栽种蓝莓,成立了云南福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他长久呆在抚仙湖边工作的愿望。
看着栽种下的一棵棵蓝莓苗木,他忍不住抒发起自己对蓝莓的情怀:“尝完土中酸,品尽世间寒。不惧自家根茎小,偏出四月花。逊桃三分红,弱兰几缕香。待到蓝星满枝头,尊贵定天下。”这是张森填的词《卜算子·蓝莓》。张森虽然学农,却有着文人的情怀,这首词表达出他对蓝莓的敬意和对自己的希望,以及自己的艰苦创业经历和收获。(记者 吴坤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