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保护抚仙湖腰板硬 为群众谋利心肠热

发布时间:2013-11-04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保护抚仙湖腰板硬 为群众谋利心肠热

——记澄江县龙街街道立昌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建勋 
 

  “保护抚仙湖的观念要代代相传,只有保护好眼前这汪清水,我们的日子才会好过,子孙后代的发展才有前途。”作为抚仙湖沿岸基层党组织领导和群众带头人,澄江县龙街街道立昌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建勋这样想,也是这样带领群众做的。

  20多年来,刘建勋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实干精神,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当地群众积极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以实际行动积极保护抚仙湖,美化环境,发展经济,走上了一条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双赢的道路。 
   
  “保护抚仙湖刻不容缓”

  立昌社区位于抚仙湖西岸,群众世代生活在湖边,是临湖村落的典型代表。祖辈以来就有“衣服不到湖中洗,垃圾不扔到湖里”的朴素护湖意识,但随着农业产业和旅游业的粗放发展且长期持续,抚仙湖水受到了污染,沿湖景观受到了影响,也最终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抚仙湖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湖,看到湖水受污染我感到心疼。保护抚仙湖刻不容缓,我们更是责无旁贷。”现年59岁的刘建勋深爱并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着这汪清澈的湖水。1992年担任立昌社区党总支书记至今,他一直把保护抚仙湖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团结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领社区2766名群众积极保护抚仙湖。

  为了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保护抚仙湖的共识和行动,刘建勋通过主题活动和党课等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和《抚仙湖流域禁止开发控制区规划》等政策法规;通过广播、村民大会、学校教育和自编4台花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保护抚仙湖的理念。此外,每逢节假日,都要组织干部群众到湖边清扫垃圾,增设7名保洁员对区域内2公里的湖岸线进行日常保洁。

  不管是退田还湖、拆临拆违,还是整体搬迁,只要是有利于保护抚仙湖和社区发展的举措,刘建勋和社区党员干部都是以身作则,从自身开始,坚决执行。群众都说,社区干部说得好,做得好,我们群众没理由不跟着上。截至目前,立昌社区共实现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上万亩,社区群众还主动要求整体搬离抚仙湖。
   
  “为把新村早建成,拆村搬迁我自走”

  立昌属半山区,一直以来,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当地群众都是靠耕田打鱼为生,生活困难。20多年来,刘建勋带领干部群众,在保护湖泊和增收致富之间并进行了多方探索。通过发展有机烟、种植菜豌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建设农家乐发展旅游业,但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仅不利于抚仙湖的保护,也难以使群众增收致富。立昌人正面临“守着抚仙湖宝贵资源,却难以发展”的困境。2012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500元。

  在保护好抚仙湖的前提下,如何发展立昌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成为了刘建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正值此时,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抚仙湖的保护和开发,以大规划大项目带动大保护、促进大发展。按照这一思路,经多方努力,仙湖山水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园项目落户立昌,并于今年开始启动建设。

  整体搬迁,不仅是保护抚仙湖的需要,也是立昌发展的需要。“保住仙湖水不污,留得子孙生存路;基本农田要保护,盖房还需手续全;为把新村早建成,拆村搬迁我自走……”通过大力宣传和社区党员干部入户耐心的工作,立昌群众不仅能对刘建勋编写的花灯唱词脱口而出,而且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当前,在刘建勋和社区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当地群众正在积极准备搬离抚仙湖,以实际行动支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抚仙湖的保护和开发,以大规划大项目带动大保护、促进大发展”战略举措,支持落户当地的仙湖山水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园项目建设,实现抚仙湖保护与当地社会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