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从苏南经验看玉溪发展
走进宜兴,一座生态宜居、包容大气、独具魅力的现代化花园城市正破茧成蝶。 资料图片
十年筑城 破茧成蝶
金秋时节,当记者来到江苏省宜兴市采访,惊喜地发现这个东部县级市与玉溪的发展思路何其相似,该市提出“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的城市发展理念,“生态宜居”是其核心价值。
走进宜兴,一片片新城区拔地而起,孕育着勃勃生机;荆邑大桥、东氿大厦成为城市新地标、新景观;宁杭城际铁路宜兴段通车……宜兴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规模迅速扩张,功能品位提高,人居环境优化完善的速度让人惊叹。一座生态宜居、包容大气、独具魅力的现代化花园城市正破茧成蝶。
显然,宜兴走在了玉溪的前面。走在宜兴街头,看不到临违建筑和垃圾,市内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整洁,在双向八车道的主干道两旁,十多米宽的绿化带沿道路延伸向远方,街边的绿树红花种植得错落有致,沿街充盈着绿,沿河铺满了绿,小区洋溢着绿,广场、公园满眼是绿……
宜兴之美是建立在超前的规划建设之上的。在宜兴市区,三层楼的宜兴市规划展示馆可任游人参观,规划馆里详细展示了重要区域的规划。宜兴市规划局一名干部自豪地告诉记者:“城市每一寸土地的发展,我们都有规划引领。”在有序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下,宜兴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无论是扩建新城,还是改造老城,拆迁是宜兴市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绕不开的一道坎。记者在宜兴市政府公布的统计公报中发现,近3年来,宜兴市保持了强劲的拆迁力度,每年的拆迁面积均在120万平方米以上。为依法拆迁,宜兴市还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让拆迁有章可循,让拆迁符合城市规划,利于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
启示一
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围绕“提升城市能级、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坚持高强度投入、大手笔推进,这是宜兴和武进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宜兴市本着“投资城市就是创造财富、建设城市就是积累财富”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建设,才有了今天的宜居城市。 |
砥砺奋进 靓丽“转身”
无论何时,漫步陶都,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涓涓清流穿城而过,四季花草铺地,欢声笑语入耳……这不仅是陶都百姓的切身感受,也是很多外来游客对宜兴的直观印象。宜兴追求生态宜居核心价值,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宜兴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经过“巧手装扮”,宜兴完成靓丽“转身”,生态宜居成为它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文明是发展的最高境界、生态优势是最大的后发优势、生态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理念,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三大“生态产业”为主攻目标,带领百万陶都人民转型发展。在最近五年中,全市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500多家、琉璃瓦企业300多家,矿山轧石企业基本退出。一大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被淘汰,有效控制了全市的结构性污染。
通过多年努力,宜兴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生态型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生产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环境优化发展之路,逐渐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大跨越。
启示二
宜兴与玉溪,生态建设之路走了十年有余,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将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相结合?借生态之力、促发展之势,这是笔者到访宜兴最切身的感受。 城市宜居自然有吸引力,生态便是其中关键,但要把生态建设做深做细做远,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以生态为抓手来谋发展、促发展,发展不能停,但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宜居城市发展之路的关键。 |
抢抓机遇 致力转型
从昔日的“小舢板”,成为如今的“工业巨轮”;由当初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演变为现在的集中集约发展格局;从过去的“草根经济”,发展为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的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就令人瞩目。
宜兴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机遇,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66亿元,增长4.7倍;财政总收入从2002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80亿元,增长8.6倍;工业产值从2002年的57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890亿元,增长5倍。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宜兴工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中日益优化,新型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宜兴举全市之力,一方面通过市内培育、市外引进,积极发展高技术、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业,另一方面强攻招商引资,将招商目标放在国际中高端产业和终端产品上,放在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上。通过实施装备、品牌、资本“三轮”驱动,推动高端线缆、节能环保等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工业经济结构明显得到优化,各产业占比明显改善。工业结构由以精细化工、环保、电缆、陶瓷四大产业为特色,变成以高端线缆、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光电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2012年,规模工业产值2665.2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36.02亿元,撑起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其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竞争力日益提升。
启示三
通过结构转型,宜兴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发展,而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宜兴重点抓住了产业园区这个主战场建设,通过强攻招商引资,使得宜兴经济不仅没有因淘汰落后产能大幅下滑,而是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 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通过落后产能的淘汰,不仅优化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还给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宜兴市正走在一条“以环境换取增长”向“用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型发展道路上。而宜兴所走过的工业转型发展之路,也正是玉溪工业正在走和将要走的路。 |
(记者 潘绍斌 白诚颖 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