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红塔区2100万擦亮北大门

发布时间:2013-06-14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连日来,400余名工程建设者顶着烈日,奋战在红塔区刺桐关环境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据介绍,红塔区投资2100万元实施刺桐关环境改造工程,包含刺桐关景观带、服务区绿化和39户民房搬迁等,6月底工程完工后,玉溪北大门将以优美、靓丽的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4000余株大树扮靓北大门 

  从昆明出发,不到一小时就来到刺桐关。在昆磨高速路上行车多年,司机老张却很少在刺桐关服务区停留。“这里坡陡,服务区环境不太好。”6月5日中午,接受记者采访时,偶尔在刺桐关服务区停留的老张直言不讳。

  然而,刺桐关的环境正在悄然改变。红塔区城管局副局长普凤林介绍,今年5月13日,红塔区启动刺桐关环境改造工程,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在老213国道和昆磨高速之间1.2公里的范围内,建设绿色景观带,形成新的生态屏障。据测算,整个景观带及刺桐关服务区的绿化面积达3.8万平方米,要栽种乔木65种4800株、灌木34种、地被植物22种。此外,还在该片区建设灌溉用水井2个、灌溉用雨水收集水池1个。工程改造充分考虑了绿化用水的排灌,预计在服务区建绿化灌溉引水管道792米;老213国道排水沟500米、雨水收集沟1000米;高速公路边排水沟500米、雨水收集沟1000米。

  6月5日上午,记者在刺桐关服务区看到,昆磨高速路边已种植了不少大树,远远望去,绿色屏障已在昆磨高速路两边建成。

  “目前300棵大树已经栽下,随着工程的实施,更多的大树、灌木和地被植物将被陆续种下。”普凤林称,立体的植物景观,将把玉溪北大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39户民居拆除搬迁

  刺桐关一组有39户民居坐落在老213国道旁。昆磨高速公路修建后,在一个长度约700米的狭长地带上,39户民房被新老两条公路夹在中间。由于离公路太近,安全隐患突出。

  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红塔区政府决定对这39户民居实施整体搬迁。

  今年3月12日,红塔区组建工作组,召开搬迁动员会,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尽快完成了测绘、公示、套价计算、签订搬迁补偿协议和奖励协议。一个月后,39户170人完成房屋搬迁。4月底,1483.9万元搬迁补偿金全部兑付到搬迁户手中。39户房屋拆除后,空出的地块全部用来实施绿化工程。

  随后,39户居民的搬迁安置地选址在刺桐关送佛坝,属刺桐关二组土地,占地总面积35.97亩,采取征用方式调整土地权属。目前搬迁安置点的征地协议已全部签订,征地款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款共计530万元已兑付到村组,近期兑付到居民手中。

  据介绍,目前,刺桐关居委会一、二组村庄规划已经市规委会研究通过。安置点“三通一平”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预计总投资1660.37万元。

  环境改造受欢迎

  除实施景观带、服务区绿化和房屋搬迁工程外,红塔区还对刺桐关服务区建筑及老213线旁的民房实施改造。

  据施工方介绍,民房改造就是将服务区内的16幢建筑和老213线旁的88幢民房进行坡屋面改造、窗户改造、外墙面改造粉刷及灯光工程。

  “窗子全部更换成仿木的铝合金窗,配上黑瓦镶嵌的斜屋顶,整个刺桐关片区显得古色古香。”施工方一工作人员介绍,该工程于5月16日进场,计划6月底竣工。届时,玉溪北大门将焕然一新。

  记者了解到,老213线旁的一些民房,有的墙面还未粉刷,有的农户还没安窗子,实施改造工程后,政府统一投资安装窗户,墙面统一颜色刷好,整个改造工程农户不用自己花钱。

  刺桐关环境改造工程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同。刺桐关二组村民潘继仙在受访时说,在刺桐关多栽一些树,环境好了过路的车才愿意停下来,车多餐馆的生意好,当地村民就能在家门口打工。她介绍,从刺桐关去玉溪城单边车费要6块,但很难等到车。现在农田有限,能在家门口打工是村里人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