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拆临拆违一个月 易门县城变了样

发布时间:2013-04-03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2月,易门县属部门抽调62名工作人员进驻龙泉街道办事处,和街道、社区百余名干部分为12个小组,走上街头,一户户宣讲拆临拆违的好处;另一头,县文明办工作人员戴上红袖章、小红帽,率一群青年志愿者上街宣传文明规范,劝导文明经营、遵守秩序。

  大家所到之处,群众笑脸相迎,都说“好”。一个月来,易门县将拆临拆违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工作相结合,以宣传发动为主导,在轻言细语中化解矛盾,将难事变易事,获得了群众、经营户和企业的支持,在30多天时间里,累计拆除256块地块,拆除面积达18748.4平方米,拆除率达159.4%。

  通过核查,全县应拆除违法临时建筑物116宗11758.72平方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易门县高度重视,把拆临拆违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拆临拆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清理和拆除违规建筑工作方案,坚持“群众自愿、自行拆除、和谐拆除为主和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县财政先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对3月20日前自行拆除的违章建筑给予每平方米以奖代补资金20元。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群众知晓拆临拆违的必要性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和自愿参与到拆临拆违工作中。

  龙泉街道樱花小区的王凤仙是全县第一个自行拆除违章建筑的人。3月6日,接到县住建局和龙泉街道要拆除临时违章建筑、打算在小区里规划建设一条消防通道的通知后,王凤仙7日上午就自行请人拆除了自家23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她说:“我们家违规违法了,当然应该拆除,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龙泉酒厂的临时建筑是县城区拆临拆违面积最大的一宗建筑物,达2500平方米。听闻政府号召,3月11日,中心街社区和居民小组的工作人员组织挖掘机,仅用三天的时间,对酒厂的临时建筑进行了拆除、清扫。

  “北大门”的拆临拆违在全县影响最大。仅用一周时间,安易公路两侧5米范围内,小叶榕、香樟树、冬樱花已经种下,统一规格新建起的围墙粉刷一新;在易门工业园区的大冲路上,全长2.3公里的绿化带已经种植完成,一株株苗木焕发生机,一改以往“北大门”脏乱差的形象,让过往的群众啧啧称赞。同时,该县筹措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分片包干、任务细化到人、限时倒逼、严格督查问责等措施,加大拆临拆违和拆除老旧厂房工作力度,切实做到拆除临时违章建筑与规范城市建设、绿化美化环境,老旧厂房拆除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

  走进现在的易门,树绿草青,处处干净整洁,甚至“停车的方向都是同向的”。从中心街社区居委会退休的老干部魏金福是土生土长的易门人,他自豪地说:“在我记忆里,易门的环境从来没有这么好过。我去过很多地方,真是不如易门,昆明人都爱来。”

  经过整治的杨柳街开始焕发生机,这一条“以往骑自行车都要下车推”的老街现在“开着汽车都能过”,以往杂乱无章的临时帐篷被一棵棵乐昌含笑替代,行人走过,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兴文街社区居民高世富说:“拆临拆违是好事,绝大多数易门人都支持。拆拆么路更宽,人居环境就更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