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浓墨重彩绘就民生画卷——五年民生工作扫描

发布时间:2013-03-27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浓墨重彩绘就民生画卷
 
——玉溪五年民生工作扫描

  天下孰重?百姓最重。何事为先?以民为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之要、执政之纲。

  回眸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打基础、抓改革、攻难点、惠民生,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办好了一批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好事,社会事业各项工作管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一、最舍得花钱的“项目”——民生保障

  刚刚结束的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财政的强力支撑。过去五年,民生工程正是市委、市政府最舍得花钱的“项目”。

  据统计,五年来,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368亿元。仅在教育事业方面,五年总投入就达140.3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15.8%,超额完成省下达14%的目标任务。

  在积极构建民生财政的背后,是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成果。多年来,各党政机关公用经费预算持续被压缩,“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规模、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均得到严格控制。“全市党政机关一直要求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紧财政、富民生”,已经成为我市的惯例。
   
  二、点点滴滴总关情——34项惠民工程   

  仅靠自我财力不够,还需外力相助。以发展经济的思路来助推民生事业,以项目建设促进民生工作,是我市近年来的一个亮点。

  上昆明、跑北京,带着玉溪人民的期待,市领导一次次带队向相关部门要项目、找资金。五年来,玉溪共争取到中央投资项目34项,上级资金支持近14亿元,让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先后实施了校安工程、二职中改扩建、5个县级急救中心建设、11个乡镇卫生院、15个乡镇体育设施等一批民生项目,教育、卫生、文体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21.9万名学生享受到每天3元的营养补助。

  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省补充药品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药品价格降幅达50%以上。

  4761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完成率达119%,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光明工程”任务。

  实施“妇幼健康计划”,19074名农村孕产妇获得763万元的住院分娩补助。

  实施婚前免费医学检查26446人、孕前优生检查项目19681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有力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五年民生改革创新——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成绩单

  改善民生,不仅要舍得花钱,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市政府每年都会承诺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翻看这些项目,上学、看病、食品安全……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盼、最急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次又一次地公开承诺,一次又一次地躬身实践,医改、教改、文化体制改革……给全市人民真诚地传达了民生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让全市人民感受到为民情怀的真实与坚定。五年来,我市百姓生活从“有保障”大步向“有尊严”、“更滋润”迈进。
   
  关键词:

  教改统筹推进  孩子上学有保障

  五年来,玉溪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三个突破。教育投入创历史新高,市级财政教育预算投入达2.12亿元,比2011年增加1.47亿元。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取得历史性新突破,资金投入超过前10年的总和,达1.3亿元,入园率达90.65%,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普及目标。构建现代办学体制有新突破,依托省电大在全省率先组建了2所开放学院,招收“直通车”、“一体化”试点学生6500多人。

  同时,我市还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五个确保”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体系,确保每一位贫困学子都能接受普惠性教育。义务教育各项指标保持全省领先,3-6岁儿童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0.65%、78.43%,提高了18.41和9.36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
   
  关键词:

  创造医改玉溪模式  群众看病不再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了“医改玉溪模式”。目前,新农合筹资水平达360元、基层住院补偿比例达80%-100%、大病救助补偿标准最高到20万元,老年慢性病门诊统筹管理种数扩大到20个,均为全省第一。全市新农合实际参合率为95.96%,共减免补偿487.7万人次,补偿基金5.64亿元,总受益面为306.69%,11669人次得到1.6亿元的大病住院再次补偿,3.94万人次享受到524.7万元的门诊慢性病补偿,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大病救助建机制、慢性门诊可补偿三大目标,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小病拖、大病扛、慢病基本管不了的问题。

  同时,乡村医生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率先在全国建立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六大机制,全市2102名乡村医生获得1030万元的补助,公开招聘162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600余名乡村医生开展在职函授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同时,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新“三甲”创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再次荣获“三甲”医院称号。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全国优质护理工程先进单位,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关键词:

  科技攀新高峰  玉溪更有活力

  玉溪超额完成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任务,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100项,争取经费5786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户、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11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专利申请量达820项,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3项,增长49%。在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实施中,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重点实验室7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户,两度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5%。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顺利完成,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增长,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二位,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让人高兴的是,去年8月,科技部门与高新区管委会通力合作,积极争取,经国务院批准,玉溪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从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加大对玉溪高新区的扶持,推动玉溪高新区依靠创新驱动,促进区域经济内生发展。
   
  关键词:

  文化更繁荣  市民有玩场

  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7个国有文艺团体改革任务,花灯团、滇剧团等更具活力,更有市场,更受市民喜爱。

  借助打造聂耳文化品牌的东风,我市成功举办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参加第十四届滇中南民族艺术节获综合奖和4个单项一等奖,文化市场持续繁荣稳定。

  现在,聂耳文化品牌闻名省内外,成为云南四大文化品牌之一,《古湄歌》、《西施梦》等25个文艺精品获国家级大奖。率先在全省实现文化先进县、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成为全省亮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55.81亿元,占GDP的6.37%。
   
  关键词:

  广电信号户户通达  市民看电视不再难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形成了“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有线无线(互联网)全覆盖”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体系,全市凡已通电并解决了信号接收设施设备的地方用户,都能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8.5%和98%,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建设目标,为“户户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食品安全有人管  市民吃得更放心

  近年来,玉溪不断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落实监管责任,监管机制逐步健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呈现出总体稳定、趋于良好的态势,全市农村自办宴席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目前,5 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省级验收,培育了一批安全放心的食品企业。
   
  关键词:

  计生服务市民更周到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成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率保持100%,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计划生育国策更加深入人心,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用项目运作的方式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婚育新风进万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幸福家庭创建”4个国家级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民”歌嘹亮——叫响全国全省的NO.1

  2012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获得了多项荣誉。我市喜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市卫生局获全国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市广电局获全国“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市人民医院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荣誉称号,红塔区计生局获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新平县计生局获全国人口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市教育局、市计生委、市科技局获2012年省政府考评一等奖,市卫生局获2012年省政府考核优秀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全省ADR病例质量评估、全省药物检测综合工作等4个一等奖。

  尤其在医改、申遗等工作中,玉溪实现诸多突破,成为叫响全国全省的NO.1。
   
  关键词:

  申遗成功  填补我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空白

  玉溪申遗代表团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展开国际攻关。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终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为国争了光、为家乡添了彩,为玉溪捧回了世界级的品牌。

  随后,澄江化石地被列为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之一。随着建设力度的加大,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带给澄江人民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丰厚的收入。
   
  关键词:

  医改玉溪模式在全国推广

  “医改玉溪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高度肯定,引起了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朝闻天下》和凤凰卫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十八大召开期间,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对玉溪医改进行深度报道,扩大了玉溪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键词:

  竞技体育全省领先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逐步改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让玉溪人尤其高兴的是,去年的奥运会上,玉溪籍运动员郭伟阳与队友顽强拼搏,夺得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团金牌,成为荣获奥运冠军云南籍本土第一人,实现玉溪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关键词:

  职校技能比拼首次全国夺冠

  去年6月下旬,玉溪技师学院、玉溪工业财贸学校组织汽车维修、电工电子两支代表队,代表云南省到天津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23个奖项,两项一等奖是云南省参赛历史上的首次夺冠,刷新了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最好成绩。 (记者  刘跃  尉迟培俊/文  曾永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