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新平水稻机插秧为何走在全省前列

发布时间:2011-03-29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记者从3月25日在新平县召开的全省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现场会上获悉,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新平县水稻机械化种植规模和水平在我省名列前茅。2010年,新平机插秧面积超过全省的一半,为目前全省唯一年机插秧面积超过万亩的县。新平所探索的技术规程及推广经验,在此次全省育秧插秧现场会上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

  2010年,新平县早、中、晚三季稻总面积8.3万亩,全县机插秧面积共计12364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15%。虽然这样的面积和比例对众多的粮食主产区来说根本是微不足道,但就云南全省水稻机插秧2.3万亩的面积来说,新平却占了53.7%。而且,新平是目前全省唯一年机插秧面积超过万亩的县。

  新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在水稻机械化种植方面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意外。

  是什么样的“因”,结出了这令人刮目相看的“果”?

  立足农村需求 群众逐渐认可

  新平是我市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尤其是水稻育插秧和收获季节,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为实现持续增收,迫切需要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正是基于农村悄然出现的这种需要,2007年,新平县引进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晚稻上开展试验,12亩试验示范水稻一举获得成功。

  2008年,新平把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列入当年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机插秧在早、中、晚稻的运用一下增至1217亩。

  当水稻机插秧2007年首次在漠沙推广时,当地群众对机器插下的秧苗能不能成活持怀疑的态度,更不相信这些试验田会丰收。而当田里稻谷一片金黄时,村民们一眼就能看出,机插秧的田块水稻产量,肯定要比他们用手栽出来的还要好。

  一是效率提高。手扶式四行机一小时可作业2-3亩,一天可插秧10至15亩,比人工提高工效5倍以上,插秧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是成本节约。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包括购买种子育秧到插栽正常开支每亩为120元左右,而人工栽插每亩成本需要200元以上,机械化育插秧比人工育插秧可降低成本40%左右。据据新平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的测算,机插秧比人工手插秧每亩节省2个工,项目推广后,新平全县共节省劳动用工4.72万个,每个工价按50元计算,节省劳动工时费236.03万元。而且,机插秧的推广应用,育秧用田只需要传统秧田面积的十分之一,同时,稻种、肥料等农用物资也大大节省。

  三是产量增加。新平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经测产,机插秧比手插秧亩均增产31.7公斤,实施机插秧三年以来,粮食共增产59.86万公斤,稻谷价按每公斤1.8元计算,增加产值107.74万元。

  经过三年的推广,水稻机插秧在新平很快被群众接受,并在当地迅速形成了“雪球”效应。

  加大扶持力度  以示范带推广

  从2007年开始,新平县农机推广部门与省、市农机推广部门加强合作,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紧紧围绕适应机插秧技术推广,从自然条件、气候环境、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开展调研,制定机插秧技术推广规划和方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漠沙镇为主要示范点辐射带动其他乡镇的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

  加大对水稻插秧机购置的补贴力度。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契机,新平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市、县两级地方配套经费,引导鼓励农民购买插秧机,确保技术推广所需机械及时到位,对购机者实行累加补贴,除中央补贴以外,市级追加3000元/台机械购置补贴、县级追加6000元/台机械购置补贴,农户只需出资6000元,就可以购买一台价格约20000元的久保田WPS-48C型手扶步进式插秧机。

  新平县还出台政策,加大了对育秧、机插秧、管理等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经费投入,县财政分别补助机插秧工时费10元/亩、秧盘补助5元/亩。到2010年底,当地县财政累计配套各项补助资金38.6万元,为机插秧的扩大示范推广打下基础。

  结合本地实际 探索技术路线

  在多年的推广过程中,新平县总结出一条比较适合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路线,机插秧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移栽,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整套技术的运用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农民容易接受。

  一是育秧软盘的选择。经过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对比试验,双膜育秧成本较大,育秧材料多数农户都是一次性使用,同时人工切割秧片不规范,容易影响机插秧质量。软盘育秧操作性和育秧质量比双膜育秧效果更好,软盘可重复使用3~5年,每年每亩用于育秧材料成本只需6元。

  二是育秧用土的改进。选择沙土壤田块作为秧田,采取直接在秧田中打浆上盘,减少用工成本的方法,降低劳动强度,育秧方法与常规育秧基本一致,便于操作,农民容易接受,掌握程度更高。

  三是推广新育秧模式。根据目前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实际,实行一家一户育秧和插秧机经营者有偿服务,由农科员与农机户(插秧机户)对育秧技术进行指导,把有机户和无机户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加快了技术推广的步伐。 

  四是农机农艺结合,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农机部门重点负责机械插秧,监督作业质量;指导插秧机操作手按质按量完成机插秧,农科部门主要负责机插秧的育秧及栽后田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