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
通海地处滇中南部,气候温和,历史悠久,交通便利,距省会昆明137公里、玉溪49公里,自古以来为滇南重镇和交通要道,享有“秀甲南滇”“礼乐名邦”“冠冕南州”的美誉。
全县国土面积721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2个街道、76个村(社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海县强化“四个意识”,立足优势、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先后被列为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五金机电特色园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通海县是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滇南国际通道的门户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区位独特,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海县全力以赴强基础、抓产业、兴文化、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礼乐名邦”焕发出蓬勃生机。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县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70.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4.3亿元,居全省第36位、全市第3位,年均增长9.2%,2018年入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玉蒙铁路、江通高速建成通车,弥玉高速、滇中引水(通海段)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行政村客车通车率达100%,4G网络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越擦越亮,“云秀”“锦海”连续五年获评云南省“十大名花”,“高原”娃娃菜三次获评云南省“十大名菜”,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通海斯贝佳食品有限公司获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户,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县、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全省蔬菜“一县一业”示范县;工业转型升级加快,“3+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成云南型钢和焊管的主要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型钢及管材生产基地;园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通变电器、穆光工贸、方圆工贸入选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列入全国首批、云南唯一的创新型建设县。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5%提高到56.3%,居全市第二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2个,新建智慧停车场14座,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临违建筑、危房闲房48万平方米,全县548个村(居)民小组均达到人居环境Ⅰ档标准,4个村(社区)获评省级美丽村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乡村振兴建设项目26个。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白家山水库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实施杞麓湖一级保护区“四退三还”,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以杞麓湖保护治理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两线三区”划定、“两违”建筑拆除、种植结构调整、禁养区畜禽养殖退出、湖外农业用水循环工程、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全流域截污治污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快,“三治一改善”治湖措施加快落实;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森林覆盖率达54%。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37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61户易地扶贫搬迁;“8·13”“8·14”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举办纪念通海县7.8级大地震50周年活动,防震减灾工作连续七年蝉联全国先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获评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加快医疗补短板步伐,县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秀山街道大树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