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让走下屋脊的神兽变“萌宠”——90后陶艺家王子强、李萍瓦猫艺术小记

发布时间:2025-05-26 来源:玉溪网

让走下屋脊的神兽变“萌宠”1.jpg

让走下屋脊的神兽变“萌宠”2.jpg

王子强在创作瓦猫。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史志坚/文 李国梁/图

红塔区凤凰街道瓦窑社区是瓦猫的故乡之一,这里的时光仿佛被陶泥与火焰塑造成另一种形态,那些曾高踞屋脊、睥睨四方的神兽,在玉溪工匠的指尖悄然蜕变为灵动可爱的“萌宠”,既承载着古老的技艺,又跃动着时代的脉搏。

“镇宅瓦猫意态憨,驱邪扶正保平安。”瓦猫身上寄托着玉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宅安宁的心愿。在阳光照耀下,瓦猫投下的影子,像是古老传说的投影,带着神秘的气息。它是云南建筑文化的独特符号,是这片土地上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辉。

瓦猫,玉溪人屋檐上的守护神,古老和骄傲藏在泥土中,其名虽为“猫”,却寓虎于形,取“猫容虎劲”之意。它大张的嘴似能吞尽邪祟,圆睁的目如日月辉映,胸前的八卦纹暗藏玄机,既是镇宅辟邪的图腾,亦是民间美学的凝结。在玉溪,瓦猫的根脉深扎于瓦窑社区的烟火中。传统的瓦猫以陶土为骨,历经四道手工工序——取土、捏坯、刻纹、烧窑,每一道都浸润着工匠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祈愿。那些伫立于青瓦之上的身影,曾是村落安宁的象征,亦是云南民居独特的文化印记。

当钢筋水泥替代了青瓦飞檐,瓦猫的使命亦需重新书写。今年春节期间举办的“你好,瓦猫!——王子强、李萍瓦猫作品艺术展”分为“喵”“嗷呜”“你好”三个篇章,串联起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多媒体光影中,瓦猫的传说随云南民乐流淌;展厅内,“机甲瓦猫”与青花文物毗邻,传统匠艺与未来美学在此交融。观众抚摸着拟人化的瓦猫雕塑,仿佛听见它轻唤一声“你好”,刹那间,神兽走下屋脊,化作可亲的文化使者,成为展览里的奇幻景象。

展览以“以展代销”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文创馆内,瓦猫盲盒被争相收藏,迷你摆件成为游子怀乡的信物。短短三个月,7万元的销售额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让瓦猫从地方符号升华为玉溪的文化IP。

瓦猫的蜕变,是一场工匠与时代的共情。带着传承中的永恒浪漫,90后陶艺家王子强,以艺术的专业手法和对故土的热忱,让瓦猫从屋顶“走”了下来,赋予指尖上的新生。他将自家小猫的憨态融入创作,圆头肥肚、色彩明快的“瓦猫大人”系列应运而生。原本威猛的神兽化作茶盘上的俏皮摆件、手腕间的玲珑串珠,甚至化身为盲盒中的潮玩“萌宠”,既保留着镇宅纳福的寓意,又添了几分治愈人心的温柔。

在云溪陶工作室里,王子强与妻子李萍以“承古创新”为理念,让瓦猫与青花瓷共舞。他们烧制的瓦猫茶具,壶嘴流淌的不仅是茶汤,更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诗意;那些身披潮流纹样的卡通瓦猫,则成为年轻人书桌上的文化“萌友”,将古老的非遗符号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经纬。

王子强带着瓦猫走进校园,孩子们捏制的陶艺作品虽稚拙,却让非遗的种子悄然萌芽;十年作品展上,千余件作品诉说着从“屋顶神兽”到“文创明星”的华丽转身。而瓦窑社区窑火依旧炽烈,烧陶人知道,每一只瓦猫都是时光的密语,它曾是屋脊上沉默的守望者,如今却以新的姿态,在玉溪的山水间吟唱着一曲古老又青春的歌谣。

玉溪瓦窑的瓦猫,是泥土与火焰的结晶,是传统与潮流的共生。它从工匠的掌心跃向世界,将镇宅的威严化为招财的俏皮,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温暖。或许,真正的文化传承便是如此:既不忘守护屋檐下的烟火气,亦敢以创新之姿,在时代的浪潮中踏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