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 倾听新时代好少年的故事
编者按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祝全市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健康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今之少年,国之希望。
5月12日,2020年度“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公示,玉溪有3人上榜;早在3月,“新时代玉溪好少年”也已评选出炉。他们,都是在各地开展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自强自立、创新创造,传承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具有优秀品质,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还是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的榜样。
从今日起,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了解“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和“新时代玉溪好少年”的事迹和故事。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少年以他们为榜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这样一个女孩,如向阳花般阳光、爱笑,与常人没什么不同。但她身上却有着太多不平凡的故事:苦难加速了她的成长,让年少的她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更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2020年度“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和“新时代玉溪好少年”获得者杨原羽。
杨原羽:逆境中绽放的向阳花
杨原羽说:“努力过了,失败也不会后悔!”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思思 文/图
上午十点,易门县龙泉中学的操场上,初三学生正在进行体育模拟考。杨原羽嘴角含笑,认真地颠着排球。这个如向阳花般阳光、爱笑的女孩,身上却有着太多不平凡的故事,苦难加速了她的成长,让她用乐观、豁达去温暖身边的人。
身患疾病 苦难中开花
2015年9月,杨原羽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初中的大门,准备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却不知死神正一步步逼近这个幸福的家庭:2015年10月,杨原羽的爸爸患上了罕见的大汗腺癌;次年,杨原羽查出脑瘤。她的爸爸最后没有战胜病魔,永远地离开了。一个个噩耗,让原本幸福的家摇摇欲坠。
看着妈妈伤心欲绝的样子,杨原羽下决心,不能向命运低头,她要向病魔宣战。从此,这位“折翼天使”开始了和病魔斗争的漫长过程:她积极配合治疗,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先后做了五次化疗,每一次都是十多天粒米未进,每一次都痛不欲生。经过一年痛苦的医学治疗,她终于战胜了死神。接下来的4年里,妈妈带着她辗转各地,多方求医,从未间断。
书山攀登 磨砺中绽放
病痛的折磨没有让杨原羽低头,反而激发了她内心的要强,让她努力在书山学海中跋涉,也愈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
2016年,经过痛苦而艰难的治疗,杨原羽回到了熟悉的学校。病痛增加了学习难度,但她从未放弃——看不清黑板,她就努力地听,努力地记,做好所有的笔记;听不懂,她就不耻下问,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跑不了长跑,她就咬牙坚持,一天加一点长度和强度,直到能跑完全程。
“杨原羽是一个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好学生。”杨原羽的班主任魏泽武说,“她化疗后刚回到学校时身体很弱,跑步只能跑200多米。但她没有放弃,咬牙坚持,一天加一点,现在已经能跟上同学的步伐,每天可以跑1000多米。”杨原羽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举办的活动,无论是班级的元旦晚会,还是学校的五四青年节活动,或是自修的才艺表演,处处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她先后获得学校五四青年节诗词朗诵一等奖、拉丁舞比赛铜奖以及美术绘画比赛银奖、铜奖各一次。
暖心帮扶 坚强中芬芳
“治病途中,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正是他们的帮助让我坚持了下来。我也想尽力去帮助别人,给他们带来温暖。”杨原羽就像一个小太阳,温暖着身边的人。
在学校,杨原羽能随时为同学们着想。5月23日,是龙泉中学初三年级体育模拟考的时间。她早早地起床,将自己收拾好就出门了。她到超市里买了一袋葡萄糖,这是为考试的同学们准备的:“体育考试要跑800米,我担心同学们身体扛不住,提前准备点葡萄糖。”
“原羽怕我们忙着上学没吃早餐,经常给我们带早餐来。”“我脚崴了,走路不方便,原羽发现后就教我怎么喷药,还帮我拿东西。”说起杨原羽,同学们赞不绝口,满满的认同与感激。
出门在外,杨原羽会关心遇到的陌生人。一个冬天的晚上,杨原羽和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正在寒风中吃饭的环卫工人,她立刻拉着妈妈到旁边的小吃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碗热腾腾的稀饭,送到了环卫工人手中。“这么冷的天,环卫工奶奶的饭可能已经凉了,我买碗热腾腾的稀饭给她,吃起来就暖和多了。”夏天送水,冬天送稀饭,杨原羽力所能及地帮助着身边的人。
在家里,扫地、擦桌子、做饭……杨原羽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第一次看到她做饭,戴着头盔和手套,围着围裙,全副武装,那样子把我逗笑了。可笑过之后,也觉得很心酸。”看着懂事的女儿,杨原羽的妈妈心疼地说:“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原羽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很多时候都是她在开导我。”
杨原羽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做着普通学生的普通事;但杨原羽又是不平凡的,能够在逆境中坚强向上,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折翼天使”铸就隐形翅膀的感人故事,用行动温暖着身边的人。
我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有能奔跑的双腿。我要成为有用的人,替爸爸妈妈照顾哥哥,我要把哥哥的梦想扛在肩上,向着阳光努力奔跑。 ——罗春芸
罗春芸:向着阳光努力奔跑
认真上课的罗春芸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帆 文/图
10岁的罗春芸是玉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她吃苦耐劳,肯下功夫,乐于帮助同学,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班级里的“小明星”;在家里,她孝顺懂事,经常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照顾生病的哥哥,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她被评为2020年度“新时代云南好少年”“新时代玉溪好少年”。
勤奋好学 热爱集体
罗春芸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6岁那年,爸爸妈妈为了让她能在积极阳光的环境中长大,将她送入了玉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在市少体校,罗春芸每天除了完成文化课学习外,还要参加大量的体育训练,很累很辛苦,但她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勤奋收获了优异的成绩。她课业成绩优秀,多次获评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连续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班干部。
在班里,罗春芸是一个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自入学以来,她一直担任班长。作为班干部,她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珍惜集体荣誉,服务班级,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各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只要班里有需要,罗春芸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班里同学受伤了,她主动将同学从三楼背到一楼医务室看病,累得满头大汗;同学遇到不会做的题,她细心讲解;不管头天训练有多晚,她第二天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打扫卫生;遇到地面有垃圾,她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在平时的训练中,罗春芸吃苦耐劳、肯下功夫。有一次,她在训练中扭伤了脚,医生告诉她要好好休息,静养一段时间才利于恢复。可罗春芸却不允许自己“闲”下来。一天早上,妈妈无意中发现她在床边不停地挥拍,赶紧劝她不要动,好好休息。她却告诉妈妈说:“妈妈,没关系,我虽然脚疼,但是我的手不疼啊,我这样挥拍,既不影响脚的恢复,也不耽误我练习。”即使在脚受伤的情况下,罗春芸也没有停止训练,每天坚持挥拍2000次以上。
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和不间断的努力,吃苦耐劳、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罗春芸收获颇丰:在2019年的网球年度锦标赛中,她荣获女子网球单打个人金牌1枚、团体银牌2枚;在云南省校园U系列网球积分赛中,荣获女子个人单打冠军3次、双打冠军2次、双打亚军2次;在云南省校园网球积分赛总决赛中获得亚军;在昆明青少年网球U12级别赛与大年龄组的比赛中,获得3次第5名。
孝老爱亲 积极乐观
罗春芸出生在农村,她一直知道爸爸妈妈的不容易,也深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着爸爸妈妈每天起早贪黑种地、修车,承担着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生病的哥哥和自己的重担,她就主动帮他们分担,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时刻不忘照顾哥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家庭贡献一份力量。
对罗春芸而言,患有脑瘫的哥哥是她割舍不了的牵挂。她每次训练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奔进厨房询问家人:“哥哥的饭吃了吗?有人喂了吗?”有一次,罗春芸生病发烧了,但嘴巴里却在不停念叨着:“我不能倒下,我还没喂哥哥吃饭呢,我要照顾好哥哥。”她从不觉得哥哥是负担,“我们是一家人,有着割舍不掉的亲情。”罗春芸说。
每次周末、放假回家,罗春芸总是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和奶奶干活。爸爸修车,她就忙里忙外为爸爸递工具;奶奶去地里干农活,她就和奶奶一起去,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妈妈在做饭,她就帮妈妈烧火、洗菜、洗碗。“春芸是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总是主动帮我们做事,照顾她哥哥,从来也没有抱怨过。”罗春芸的妈妈欣慰地说。
罗春芸总说:“我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有能奔跑的双腿。我要成为有用的人,替爸爸妈妈照顾哥哥,我要把哥哥的梦想扛在肩上,向着阳光努力奔跑。”虽然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但罗春芸从未有过抱怨,反而有着积极乐观的性格,无论生活给了她怎样的波折,她的心里永远都蕴藏着一束光,支撑着她用微笑去面对。
她学习好、品行好,全面发展,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好孩子”;她心存善意、心怀大义,是热心公益的好少年;她拿出所有压岁钱,捐赠防疫物资……她就是2020年度“新时代云南好少年”“新时代玉溪好少年”张宿桐。
张宿桐:全面发展的热心少年
课堂上,张宿桐认真回答老师提问。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娟 文/图
2020年2月11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玉溪聂耳小学五年级(6)班的张宿桐在妈妈的陪同下,带着1000个口罩和1000双医用手套走进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张宿桐把这些口罩和手套交给支队的民警,对方敬礼致谢,张宿桐则微笑着,行少先队队礼。新时代好少年的形象,就此定格在画面中。
别人家的好孩子
学习好、品行好,全面发展,张宿桐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好孩子”。
据班主任丁艳梅介绍,张宿桐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几乎每年都能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张宿桐不仅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要科目成绩拔尖,体育也很好,是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从一年级开始,张宿桐一直担任班长一职,协助老师管理日常班务。她尽职尽责,曾数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干部”。丁艳梅评价:“张宿桐非常会做事,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
张宿桐不仅在学习上努力上进,校内外各种活动中也有她积极参与的身影:2019年4月,参加红塔区“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我为祖国点赞”小学生朗诵比赛,获一等奖;同年8月,代表玉溪参加同主题全国演讲朗诵研学营,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7月,参加全国艺术英才交流大会,获小学B组个人项目表演专业特金徽章;2019年,参加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搏乐杯”大众击剑公开赛,获团体铜奖。
热心公益的好少年
从小妈妈就教育张宿桐要心存善意、心怀大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所以她从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第一次做公益的情形,张宿桐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有一天放学后,我和奶奶走在路上,捡到500块钱。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钱你不能自己花了,拿去买些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吧。我们就去买了一些故事书,送去既有老人也有孤儿的‘夕阳红敬老院’,让孩子们有更多书可看。”从那以后,张宿桐和妈妈就会不时给夕阳红敬老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衣服、被子等物品。
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张宿桐也积极参加:在市妇联举办的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宣讲活动中,张宿桐和妈妈一起为农民工子女义演;学校组织“传递爱心 温暖冬天”活动,她向小石桥中心小学的同学捐赠了物资……
参加了这么多公益活动,张宿桐的收获是“做公益让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件好事情。”
为战“疫”尽一份力
张宿桐今年将满12岁,成绩优异、比赛多次获奖这些都是她履历上的闪光点。不过,说到其中最为耀眼的,还是在今年的疫情中,她拿出所有压岁钱,为一线工作者捐赠防疫物资的事迹。
张宿桐的妈妈回忆,一月底的一天,全家人刚吃完饭坐在客厅里休息,自己刷完朋友圈后叹息一句:“市医院也在网上求助防疫物资了。”坐在旁边的张宿桐听到后心中一动,说她也想捐些物资给医院。妈妈反问:“怎么捐?”张宿桐回答:“拿我的压岁钱买物资来捐。”说完,她就走进自己的房间,打开小抽屉,翻出所有还没拆开的压岁包和一直珍藏的小钱夹,将里面的钱一张一张清点清楚:“3000块钱能买多少口罩?”她把妈妈叫进房间,这样问道。
在妈妈的帮助下,几经努力,张宿桐终于购买到了210个护目镜、1000个口罩和1000双医用手套。物资到达后,妈妈将所有护目镜送往玉溪市儿童医院和玉溪市人民医院。2月11日,就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母女俩一同走进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把口罩和手套送给在疫情防控中坚守一线的工作者。张宿桐小心地抱着物资走进交警支队,对方向她们一家表示感谢,并赞扬了孩子的善良和爱心。面对这样的褒奖,张宿桐羞涩一笑。
“还是有一点点舍不得,但一想到我捐给了最需要这些物资的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作了点贡献,就觉得非常值得。”张宿桐笑着说,“他们都是我的偶像,是真英雄,我要他们更安全。”这就是张宿桐的肺腑之言,也是这个全面发展的热心少年向上向善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