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溪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4-13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玉溪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政策解读

 

2024年4月10日,玉溪市人民政府印发《玉溪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现就《建设方案》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有关部署要求根据《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结合玉溪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定位要求,统筹推进全市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建成滇中城市群核心区副中心城市,支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构建,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

到2035年,玉溪基本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链接国内国际双市场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高效衔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在矿石原材料及其他重要商品流通中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参与国际资源要素配置。流通领域金融有效供给和信用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流通企业发展壮大。

到2025年,玉溪初步建成以铁矿石、新能源、粮食和高原特色农产品等为特色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流通现代化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结合中老铁路沿线站点,初步形成“枢纽+通道+园区”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有效推动矿产品、农资农产品等产品商品流通。初步建设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市场的区域性铁矿石现代流通支点城市,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相关走廊上的产地城市,全国“北粮南运”和云南“外粮内输”走廊上的区域性销地城市和“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运”走廊上的特色产地和出口地城市。

三、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方案》共包含玉溪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基础、玉溪重点产品参与流通走廊建设情况、建设目标、强化支撑骨干流通走廊能力4个部分,以及优化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环境、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拓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6大建设任务,其中6大建设任务共包含16项子任务和48项具体建设任务,分别如下:一是优化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环境,包含提升商事服务水平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2项子任务,以及优化流通领域商事服务、推动流通领域政策统筹衔接、推进RCEP协议下规制和标准衔接、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4项具体细分任务;二是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包含建设高标准商品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商贸流通业态转型升级、构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生态、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5项子任务,以及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打造滇中农产品交易及物流集散中心、健全生鲜农产品流通制度体系、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深化落实“菜篮子”建设、强化政府领域流通大数据应用、推进“物流+”融合创新发展、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区域特色商贸企业做优做精、促进小型物流运输企业和个体户整合发展、推动国内外市场衔接联通、支持本地企业构建内外贸业务一体化、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13项具体细分任务;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包含优化物流枢纽布局、提升冷链物流能力、发展逆向物流服务、打造应急物流体系4项子任务,培育铁矿石流通物流枢纽、打造粮食综合物流集聚区、构建2个高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两端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支持开展金属废弃物逆向物流、布局新能源电池废旧回收利用业务、鼓励推广蔬菜废物回收利用、探索开展储备粮食轮换逆向物流业务、打造应急物资储备节点网络、建立应急物流预案及响应机制、建立应急物流队伍13项具体细分任务;四是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包含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应用及模式创新、支持交通运输绿色化发展3项子任务,加快铁路专用线和跨区域铁路线建设、完善铁路场站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提升中老班列品牌、完善公路物流通道网络、加快完善玉溪跨境基础设施、推进公铁联运体系建设、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创新多式联运服务模式、推行绿色低碳新型运输方式、完善新能源设施建设10项具体细分任务;五是拓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包含加强金融供需创新、鼓励金融信贷产品创新2项子任务,保障流通重点项目资金建设需求、推动融资抵押物创新、探索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推动金融科技服务产品在农产品流通中应用、完善跨境金融服务5项具体细分任务;六是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包含全面推广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持续支持流通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建立健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3项具体细分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资金、能源、政策等要素支撑保障。三是强化项目支撑。梳理形成《重点项目清单》,建立项目年度滚动调整机制,实施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项目建设保障能力。四是强化系统支撑。探索与昆明、大理、红河(蒙自)省内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构建同类产品或相关走廊间稳定常态对接合作机制,联合共建,共同推动商品流通专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