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贯彻落实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十六条措施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18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玉溪市贯彻落实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的十六条措施》政策解读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1114印发了《玉溪市贯彻落实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的十六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现就《措施》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把《玉溪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到实处,以巩固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聚焦打造全省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定位,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玉溪之变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措施,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措施》

二、措施框架

措施》围绕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确了4大项、16小项的贯彻落实工作措施,并以目标任务落实清单的方式提出了38项具体目标任务,由市直各有关单位牵头落实,进一步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

三、《措施》内容

(一)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该部分围绕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承载主体,加速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以抓企业促抓创新,具体措施:一是落实助企纾困加强惠企政策落实方面全力贯彻落实好中央、省级关于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的决策部署,在加强财政纾困力度方面集中开展2020年及以前年度企业应拨未拨省级科技项目资金清理二是落实强化引培,加大科技型企业引培力度,建立小微科小高新领军的企业培育成长体系;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优化提升服务指导水平,强化部门间协同推进、联动培育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达标率三是落实扶优扶强,目标打造具有玉溪特色、有口碑、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金字招牌,加快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优先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四是落实融通创新,围绕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和共性问题,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

(二)激发人才创造活力。该部分围绕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具体措施:一是建强人才金字塔体系在夯实人才基础方面,以玉溪市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为抓手,培养本土高水平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强化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利用院士专家创新资源同时用足用好兴玉英才支持计划,围绕10个制造业全产业链,重点引进推动玉溪重点产业技术突破、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团队。二是提高人才与需求适配度,精准服务人才需求,强化与产业链专班以及各链主企业的联系,精准掌握的人才需求情况;同时拓展人才供给范围,强化区域人才一体化开发。三是创新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人员从服务乡村振兴向服务企业、服务合作全方面发展。四是做实人才服务工作,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高层次人才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服务保障,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力度。

(三)提升创新平台能级。该部分重点围绕要把创新平台质量齐升作为一项牵引性工程,凝聚创新力量、转化创新成果、孵化创新企业3大重点,加快构建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具体措施:一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牢重点实验室及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抓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新型平台建设,引导市内用人主体到市外建立人才飞地,争取和大院大所大企大校或在滇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二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市校合作,每年确定50个以上对接协调重点事项;要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示范,加快建设玉溪市技术市场线上交易平台;要加强技术转移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壮大中级、初级技术经纪人队伍,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三是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指导、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四是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建设高质量玉溪高新区,推动玉溪高新区争先进位。

(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该部分围绕加快出台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举措,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全科技创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一流创新生态为创新型玉溪建设提供更优环境。具体措施为:一是优化市场生态,开展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试点建设,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二是优化金融生态,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宽科技金融服务渠道三是优化法治生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科研诚信承诺制度,加强对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建设;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加快出台贯彻《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的举措四是优化开放生态,要深化科技对外合作交流,深入推进科技入玉活动,深化与院士专家、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在产业、技术、项目、人才领域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