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抓好杞麓湖拦蓄带运行管控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建龙 通讯员 张有林 何永俊
今年以来,为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玉溪市以“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统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三年行动湖泊保护治理五个专项工作,全力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
在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工作中,紧紧围绕干部示范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部署,按照“建、治、调、管、宣、战”要求,引领推动各级干部带头示范、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真抓实干,采取管控分区化、责任网格化、调度系统化、管理常态化“四化”举措,全面加强拦蓄带运行管控。今年1至6月,成功经受住了九轮降雨考验,杞麓湖拦蓄带运行管控工作取得了根本性成效。
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市县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同题共答,组织发动100余名干部全程参与拦蓄带运行管控,推动各级干部直奔一线、带头示范、狠抓落实,形成“干部示范—实干实战—能力提升—成效升级”的措施落地见效正向循环格局,为坚决打好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管控分区化”
提升干部研究谋划能力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曾指出,杞麓湖拦蓄带存在积水直接入河入湖的问题。为此,2024年12月,通海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率杞麓湖脱劣攻坚工作专班,实地走访拦蓄带、河道及湿地,对拦蓄带运行管理问题展开全面调研。经深入剖析,查出拦蓄带水体自流动力不足、调度管理机制不完善等41项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杞麓湖脱劣工作专班制定了33项工程性措施和8项管理措施,并纳入《2025年杞麓湖拦蓄带闸门泵站管理调度方案》压茬推进整改。
据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副局长张海介绍:“目前,杞麓湖拦蓄带已实现全线贯通,借助沟渠‘辅路’与泵管‘高速路’,达成了精准调控目标。”与此同时,玉溪市湖泊管理局多次深入现场与通海县一起研究,细化了拦蓄带泵站闸门网格化管理举措,将长达28.6千米的拦蓄带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管控区域“主战场”,构建起涵盖9个汇水段、6个调度点的分区管控“战略图”,将管控责任落实到每一座泵站、每一道闸门,彻底改变了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
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县各级领导干部站在一起、想在一起、谋在一起、干在一起,这种“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深入研究、系统谋划”的做法,为攻克拦蓄带运行管控难题激活了思维突破、校准了执行方向,同时提升了干部的研究谋划能力。
“责任网格化”
提升干部担当作为能力
通海县构建起“1442”拦蓄带调度指挥体系,即1个指挥中心统筹全局、4个县级领导分片督导、沿湖4个镇(街道)分区落实、2个部门联合巡查。将28.6千米拦蓄带及40道重点闸门、35座重点泵站的管控任务,精准分解至7家县级部门、7个乡镇(街道)的100余名具体责任人,构建起“责任明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分片包保、分类处置,加强监管、失职问责”的责任网格闭环。
在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调度室内,大屏幕实时滚动播放着各重要入湖口、闸门和泵站的监控画面;墙上清晰地张贴着每个片区、点位的负责人、责任区域和联系方式,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位。“从昨天下午两点到现在,我已经在这段路上往返了数十趟。”连日的雨水天气,让闸门管理员刘炳发在责任区域连夜值守,他不仅要确保闸门及时开关,还要及时清理拦蓄带内杂物,确保水流畅通。据玉溪市湖泊管理局四级调研员郭志云介绍,在多次一线督导帮扶中发现,各级党员干部都奋战在雨水防控一线,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网格化让市、县、乡、村、组各级都清楚自身在拦蓄带运行管控工作中的“阵地”“对手”与“策略”,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确保了管控工作有序推进。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干部作风从“被动应付、坐而论道”向“主动担当、真抓实干”转变,形成了“人人担责、个个尽责”的良好工作局面。
“调度系统化”
提升干部统筹协调能力
为提升调度管理水平,杞麓湖初期雨水调度指挥中心精心制定了沿湖河道、拦蓄带、闸门、泵站调度处置流程图,明确界定了市级督导单位,县级气象、生态环境部门及秀山、杨广、四街、纳古4个镇(街道)与指挥中心之间的联动关系。
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拦蓄带运行管控的关键在于管水,尤其是初期雨水的处理。今年,在“1442”拦蓄带调度指挥体系框架下,市、县各级各相关部门及沿湖乡镇(街道)职责清晰、任务明确。依托“1262”气象预警机制——汛前,通海县水利、湖管部门负责腾空拦蓄带和湿地,为河道与库塘腾容;汛中,县水利、湖管部门联合沿湖4个镇(街道)强化调度管控,生态环境部门实时监测来水水质,市级生态环境、湖管、水利等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巡查检查、现场帮扶,严防泵站、闸门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汛后,杞麓湖初期雨水调度指挥中心持续开展调度管理,确保拦蓄带维持低水位运行,为应对下一轮初期雨水防控做好准备。
气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通海县降雨量达180.4毫米,较去年增加39.9毫米,其中杞麓湖流域24小时降雨量超30毫米的情况出现3次。面对初期雨水防控的严峻形势,在市级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下,在杞麓湖初期雨水调度指挥中心的系统调度下,在各级各部门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系统发力下,有力推动了拦蓄带水资源“统一调度、全域调度、系统调度”,为防止汛期拦蓄带存水入湖提供了坚实保障。
“管理常态化”
提升干部履职尽责能力
“我们从沿湖各村(社区)聘请了21名闸门管理员进行日常管控,同时还选派6名闸门调度员,每天进行巡查和调度。为了确保汛期闸门安全,我们还安排35名干部职工分别包保35道重点入湖闸门,做到一闸一人。通过一系列措施,闸门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以来,没有发生因闸门管控不到位,导致污水入湖的情况。”张海说。
“这道闸门是秀山街道大树社区赵家大沟入湖闸,每天早、中、晚我都会来巡查。雨水来临之际,24小时都有人值守,确保闸门没有渗漏,杜绝污水流入湖体。”杞麓湖沿湖4号闸门负责人李和康介绍。如今,拦蓄带巡查监管已成为市、县两级湖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要求有专人负责,每日对重点闸门、泵站至少开展1次巡查;降雨天气则加大巡查频次,严禁私自启闭闸门和泵站。
通过构建常态化管理体系,不断健全聘请管理员与调度员、落实干部包保责任、执行24小时值守及分级巡查等制度,在杞麓湖拦蓄带运行管控中形成涵盖人员配置、巡查机制的全链条管控模式,环湖巡查、垃圾清理、执法监管等工作已成为管理部门的常态化履职场景,有力推动了杞麓湖保护治理从“应急整治”向“长效守护”转变。同时,也让沿湖群众感受到了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带来的信任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