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州(市)人大调研玉溪“三湖”保护治理工作
11月8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五州(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部门人员汇聚玉溪,参加滇中城市经济圈五州(市)人大工作合作机制第三次会议,并深入我市通海县、江川区和澄江县,实地观摩杞麓湖、星云湖和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情况。
上午10时许,初冬的杞麓湖边细雨纷飞、寒意袭人,但与会人员的热情丝毫不减,大家看现场、听介绍、做记录,深入了解杞麓湖的保护治理情况。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河长”体系,实施依法治湖、科学治湖、工程治湖、全民治湖,2017年杞麓湖水质达到Ⅴ类,出现了自2005年以来首次明显好转。
听了通海县有关负责同志的介绍后,楚雄州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志军感慨:“杞麓湖实施了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保护力度非常大,措施得力,治湖效果很明显。”他告诉记者,几年前曾到过杞麓湖,当时湖水有一股淡淡的腥味,经过几年的治理,现在再见杞麓湖,没想到味道没有了,水清岸绿,生态变好了。
“我们将坚定不移打好杞麓湖保护治理攻坚战,加快修订《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加快推进“十三五”湖泊治理项目实施……”湖堤旁、展板前、湿地边,通海县相关负责人向与会人员的介绍传达出一个信息:杞麓湖是通海人民的母亲湖,爱湖护湖人人有责。
红河州环保局局长李悦江在认真细致地了解了杞麓湖的保护治理工作后,欣喜地说,杞麓湖的保护治理工作遵循了自然、顺应了自然、保护了自然。
星云湖是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的上游湖泊,近年来,按照星云湖流域“十三五”保护治理攻坚方案,星云湖全面推行河长制,完成投资12.5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截污治污工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四退三还”和拆临拆违,目前总体水质为劣Ⅴ类,但呈现出改善趋势。
“我们力争今年底消除星云湖劣Ⅴ类水质,到2025年达到Ⅳ类水质”。当听到江川区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后,与会人员表示,江川区治湖决心大、目标明确,自觉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中。
下午,与会人员来到抚仙湖边,实地查看了解抚仙湖的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后,对抚仙湖的保护治理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在与会人员看来,抚仙湖是“美丽中国”最亮丽的名片,作为中国首批水质良好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和国家重点支持的江河湖泊,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走在了前列,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抚仙湖的保护治理贯彻落实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非常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治理措施非常有效。”一名与会人员说。
楚雄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陆润奎告诉记者,他去过千岛湖、太湖、洞庭湖等国内知名湖泊,但了解了抚仙湖之后觉得抚仙湖更美,保护工作很不简单,Ⅰ类水质弥足珍贵,保护好了抚仙湖就保护好了全国10%的淡水资源,要坚定不移、千方百计守住抚仙湖Ⅰ类水质,擦亮“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玉溪日报记者 白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