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玉溪经济结构调整勇攀新高

发布时间:2018-09-29 来源:玉溪网

来自统计部门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56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2.5和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7.3亿元,同比增长5.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337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81.7亿元,同比增长8.2%。工业完成增加值308.5亿元,增长9.6%;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8亿元,增长21.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易门、峨山、江川和元江四个县区经济增幅进入全省前十位。玉溪经济高开稳走,交出了一份结构调整转型优化升级的可喜答卷。

业内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玉溪凭借烟草工业取得的辉煌成绩,走出了异于云南其他州市的工业发展之路。1998年之前,玉溪经济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增长。1991年至1998年,其生产总值从23亿元增长到325亿元,7年增长14倍,年均增速高达45.8%。199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玉溪撤地设市;1998年6月28日,地级玉溪市正式挂牌成立。玉溪经济发展迎来新时期,2005年到2013年,玉溪GDP从368.23亿元增长到1102.4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9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15亿元增长至664.8亿元,年均增速达15.2%,增长3.1倍,但全市经济结构单一的矛盾也日益突显。

调整赢得新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市抢抓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跨越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有效遏制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影响,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结构调整呈现可喜变化。

步入新常态后的玉溪经济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矿冶、高原特色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及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步伐。

就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而言,一产业围绕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巩固烟草、稳定粮油、提升蔬菜、发展养殖以及特色高效种植业,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打造高山林农、河谷林果、中海拔菜花果、路网生态屏障四大农业生态产业经济带。致力构建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和农业示范园建设,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玉溪市农业增长动力正在由单一种养生产型向“产加销”一体化转换。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二产业围绕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烟草及配套、矿冶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占比89.8%,较2010年下降4.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包括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食品、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占比达10.2%,比2010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三产业围绕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商贸流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调结构促消费步伐加快,产业增长动力正在从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换。2014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批发零售、金融业在内的主要传统行业占比为39.2%,较2010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对外贸易五年增长近2.4倍,旅游业五年增长超过1.7倍。

统计表明,2014年,全市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1.4亿元,比2010年增加51.8亿元,增长74.4%。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6.1亿元,比2010年增加228.2亿元,增长49.8%。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7.3亿元,比2010年增加168.3亿元,增长80.5%。玉溪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2∶57.9∶31.9。经过五年努力,一产占比小幅上升0.8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二产占比下降4.3个百分点,三产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占比逐年提升。

新时代新起航

进入新时代,面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期”,市委、市政府决策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作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部署。

业内人士介绍,以2017年为例,我市围绕调结构促升级,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出台措施,制定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整合财政资金6.9亿元、新增贷款90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开放型农业发展力度,蔬菜、林果、花卉、畜牧等产业量效齐增,跻身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着力打好工业转型攻坚战,卷烟产业止住下滑势头,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非烟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高新技术企业13户,工业增加值662.5亿元、增长7.1%,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22%。同时,推进“四带多园”规划建设,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5.9%。玉昆、汇溪、福玉整合成为全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并有仙福、滇雪等10户企业上榜2017云南非公企业百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3.3%。易门、澄江、新平、元江入列省级县域经济先进县。此外,我市强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严厉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实现旅游总收入283.2亿元、增长73.9%。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布局,中国西南·玉溪国际物流港启动建设,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九溪润特、传化通力等物流项目加快推进。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得到巩固提升,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43.7亿元、增长1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1.6∶38.4,非烟经济比重由61.6%提高到72.5%,民营经济比重由32.4%提高到36.4%,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0.5个百分点。

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要求,玉溪将把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全省加快八大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三区一港”发展定位,把建设“四带多园”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把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培植成新的支柱产业,使七大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0%以上。同时,持续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力保实现2020年所有县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玉溪高新区产值超千亿元,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45%以上。(玉溪日报记者 李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