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三医”联动将玉溪医改推向新高度

发布时间:2018-07-10 来源:玉溪网

今年5月,国务院通报表彰了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38个地区,其中“云南省玉溪市”赫然在列。

这个成绩的取得与近年来玉溪市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作出的努力密不可分。近年来,玉溪先后被列为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全国15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示范城市之一……乘着改革试点的东风,玉溪高位推动医改工作,以公立医院存在的“以药补医、公益性弱化”“大检查大处方、医疗成本上涨过快”等问题为导向,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开出一系列改革“惠民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玉溪医改推向新高度。

药品实现联合限价采购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家住红塔区的傅悦洁每个月都要帮父母代开慢性病药品,自去年起,每月自付费用降低101元。

这得益于玉溪医改持续释放的惠民红利。继2015年玉溪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后,2016年玉溪再出实招,启动了药品集中联合限价采购工作;2017年,玉溪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搭建了公立医院采购结算平台运用采购结果,制定了药品价格与质量6∶4的权重评审机制和招采结算考核管理办法,推行“一品两规”和“两票制”,最终把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目录从1万多个品规压缩到2000个品规左右。2017年,全市药品联合限价采购7.6亿元,与云南省采购平台比对,节约采购资金达1.54亿元,药价平均降幅达17.56%,切实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整合资源建医联体畅通优质资源下沉通道

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就近就医。2017年,玉溪市快速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所有三级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推”机制,确保医联(共)体建设全覆盖。在医联(共)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集中配送、可以使用相同的药品目录、执行牵头医院的基药比例,让医改的红利更多地惠及百姓。

而在基层,为改变多数乡镇卫生院几近瘫痪的状态,玉溪在峨山县推行医共体建设试点,由峨山县人民医院牵手其他县级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通过人事制度、分配机制、管理模式三项改革,建立了“简政放权、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以峨山县小街卫生院为例,托管后更名为峨山县人民医院小街分院,人、财、物方面都形成了高度统一,县人民医院则根据各卫生院(室)的需求灵活调配专科医生到基层坐诊,基层有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重症,也由县人民医院调配车辆接送和安排就诊,针对基层需要全科医生的实际,县人民医院对基层医生每年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其间还有顶岗锻炼等机会……有效盘活了闲置医疗资源,激活了医务人才的正向流动,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更多群众愿意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医。2011年,小街卫生院仍是零处方、零病人;2012年实施托管后,2013年接诊量突增至22769人次,住院1088人次,实现医疗业务收入172万元;2016年全年接诊患者突破6万人次,医疗业务收入达311万元……目前,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9县区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提速,让医改的红利更多地惠及百姓。

用好医保支付这一杠杆助推医改向好向实

玉溪注重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在2016年DRG支付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对10家市、县区人民医院住院费用全面推行DRG支付,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执行同一费率。2017年,10家人民医院共发生DRG住院医疗费用10.72亿元,医保按DRG付费共支付11.28亿元;医院通过成本控制和规范管理,病案入组率达99%,实现资金结余5600万元,结余率达6.2%,医院实际有效收入持续增长。

2018年,对峨山县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年度整体打包付费试点,开启了医保支付新探索,探索建立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引导医共体下沉资源,主动加强参保人员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其作用将促使医共体内部改革,合理分配医共体整体打包总控指标,既保证医共体内部健康运行,又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据市医保局副局长金荣芳介绍,医保基金年度整体打包付费,简而言之就是用医保基金打包付费的方式倒逼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减少住院,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按照“总额管理、结余归己、超支分担”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倒逼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真正构建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推医改向好向实,惠及百姓。

目前,这一新政已在峨山县先行实施。日前,记者在峨山县小街街道永昌卫生室看到,为了最大限度结余打包付费的医保基金,乡村医生们加大走村入户的健康检查工作和疾病防治宣传力度,力争做到没病防病且小病不出村、医生走进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一级的医疗服务。(玉溪日报记者   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