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玉溪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样板区

发布时间:2018-07-04 来源:玉溪网

近年来,我市以种养结合、林牧结合、农旅结合为手段,在生态循环技术、模式、政策、机制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重点打造农业生态涵养示范区、绿色生产外向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经营管理示范区,走出了一条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康庄之路。

为全力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先后编制了玉溪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30年)、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三湖”生态绿色经济带农业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玉溪市加快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意见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相关政策和措施,市级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组建了玉溪市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推动玉溪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保障。

以“严格稳定耕地面积、大力提升耕地质量、积极开展耕地修复”为重点,我市强化资源利用,不断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推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2017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0%,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65.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0.1%。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0.6万亩,测土配方覆盖率60%,土壤有机质提升6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6.8万亩。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73个面积10.5万亩,农药化肥使用量已于2016年提前实现负增长,比农业部要求提前了4年。水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抚仙湖保持一类水质,星云湖、杞麓湖和其他湖泊河流水质均明显改善。

在美丽家园建设上,我市实施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推进示范村、整治村项目建设,突出民房改造、两污治理、经济发展、饮水安全、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建设、村内道路硬化、村内党员活动室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内容,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立足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我市因地制宜推广高原生态特色农业。在山区林特产业带,充分利用果园分层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其他经济作物,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在坝区水稻种植带,开展稻田养鱼、养鸭,在坝区粮菜、畜禽产业带,依托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果—沼—畜”、“菜—沼—畜”、“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等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在高原草原区,根据环境承载力,积极发展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家畜养殖业,配套推广草地植被改良、家畜宿营法放牧等技术模式。

目前,全市共新建“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封闭运行”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场45个,每年实施“田养鱼、稻(荷藕)田养鱼循环模式3万亩。通过努力,取得了“三个一批”的成效:推广形成了一批果(菜、茶)—沼—畜、林牧结合、稻鱼共生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一批中低产田改造、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模式,一批立体种植、水旱轮作等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玉溪日报记者 陆合春 通讯员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