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推行“456”机制构建法治宣传新格局
在主题教育中,峨山县紧扣构建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目标,立足实际,以打造“四+普法”、组建“五支队伍”、围绕“六个聚焦”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引导力、感召力,推动普法工作在坚持守正创新中实现提质增效和全面发展。
打造“四+普法”新模式,助力法治宣传入脑入心。一是“党建+普法”。将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入党建工作中,促进党建工作和普法工作双融合、双提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法普法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二是“文艺+普法”。坚持紧贴群众法治需求,结合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尊老爱幼、防范电诈等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融入到文艺节目中进行演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让法律意识深植群众心底。三是“调解+普法”。坚持把普法贯穿在调解工作全过程,全县1199名人民调解员深入村(社区)、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在以案说法、释法明理中,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过程变为当事人学法懂法守法的过程。四是“广播+普法”。制作一批本土化的普法宣传视频和法治宣传音频,让枯燥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更加有温度。
组建“五支队伍”消盲点,助力法治宣传走深走实。组建普法专员队,负责深入群众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命案防控、治安隐患排查等工作。组建普法专业队,下沉开展入户入域普法,严格工作记录,实行定期回访。组建基层普法队,常态化掌握村(社区)人员动态,及时向普法专业队提供相关信息,会同普法专员、普法专业队开展好“重点普”工作。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广泛组织开展以宪法、民法典、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和法律宣讲活动。组建“八五”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平安建设,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围绕“六个聚焦”划重点,助力法治宣传见行见效。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通过调查研究、“四下基层”等工作方法,深入地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发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充分利用学校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多渠道学习法律知识提供有力保障。聚焦培育高素质“法律明白人”,推进实施乡村法律人才培养工程,切实打通法治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面对面”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法律难题,积极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集党建、法治、科普、彝乡文化等各类主题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休闲亭18个,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感悟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素养。(玉溪日报通讯员 付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