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街道: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激发村干部活力
□ 玉溪日报通讯员 白莹
为有效解决村干部力量分散、权责不清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峨山县双江街道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靶向发力
推进村级组织“大岗位制”
双江街道以“人”为核心,推动村级组织建设运行管理全要素重构、全流程优化、全链条升级,18个村(社区)均已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乡村治理体系。按每个行政村7人、社区9人核定职数,大力推进交叉任职。按照“分工合理、职责清晰、人岗相适、工作不漏、兼顾平衡”的原则,“一村一策”制定村干部分工方案,规范各村(社区)岗位设置、职责任务、认岗分工,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坚持“月派单”制
严格落实考核管理
推行“年度派单+月度派单”办法,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建立村(社区)干部“月考核”长效机制,将重点工作和每月常规工作列为年度工作进行固定派单。根据上级每月工作任务,月初对村(社区)进行灵活派单,街道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于次月初对村级班子“月派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排名,每月补贴发放与月考核结果挂钩。对村(社区)干部进行分类考核评价,提高考核精准度。强化结果运用,将月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与年度绩效补贴直接挂钩,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突出人岗相适
开展异地交流轮岗锻炼
根据“大岗位制”日常考核结果,结合各村(社区)工作开展情况,各村(社区)正职、副职、委员实行村与村、社区与社区、村与社区异地交流轮岗锻炼至少1个月,加强轮岗期间干部监督教育,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轮岗的干部参与交换后村(社区)“大岗位制”月考核,轮岗期间工作实绩与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研究制定《双江街道村(社区)干部交流轮岗工作方案》,通过强村带弱村、经验共享、取长补短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目前,共交流轮岗6人,涉及4个村(社区)副书记、副主任、监委会主任等干部。
提供精准服务
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探索“大岗位制+网格化”基层管理机制,定岗定责,村(社区)干部包村联户分片区,负责联系一个或多个村小组,小组长将工作细化到网格中,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工作,经常性深入一线,恳谈民情、收集民意、为民办事,构建精准化服务模式,不断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打造社情民意反馈无障碍,小矛盾及时解决、大矛盾逐级化解,干群和睦的高效服务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抓好教育管理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以“万名党员进党校”“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主题党日等为载体,强化村干部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健全完善对在职“双提升”学员的督学促学制度,确保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学历得到全面提高。定期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现场观摩学习,实现村干部年度培训全覆盖。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服务效能,建立一支懂农村、知农村、爱农村的基层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