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红塔区拆除93亩塑料薄膜大棚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高仓街道桃源社区种植户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塑料薄膜大棚

  “桃源社区8个居民小组11户种植户的93亩塑料薄膜大棚已拆除,这些大棚分布在昆磨高速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红塔区高仓街道农业中心农业组长张士来对记者说。截至4月10日,红塔区在高仓街道桃源社区开展以塑料薄膜大棚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初步统计,目前红塔区塑料薄膜大棚面积近2.1万亩。过去,塑料薄膜大棚对发展花卉、蔬菜、生物药原料等高效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起到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塑料薄膜大棚生产化肥施用量较传统露地高,且棚内环境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土壤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上升集聚在土壤表层,逐年累积,使耕作层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结构板结,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升高,耕层土壤磷明显富集,对耕地质量造成严重破坏。

  红塔区农业局局长冯勇说,治理以塑料薄膜大棚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发展生态环保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要求。塑料薄膜大棚生产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会使农作物硝酸盐含量升高、亚硝酸盐超标。塑料薄膜大棚生产环境导致农作物病虫害易发、多发。据调查,频繁的农药施用,有效利用率仅为20%左右,其余进入土壤和大气,既威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破坏农业生产环境,与发展生态、环保、循环农业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相悖。

  冯勇介绍,红塔区要围绕生态农业发展,调整完善产业规划及布局,引导产业转移发展,大力发展绿化苗木、观光休闲、农业庄园等生态、环保型农业,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体系。遵循治理与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创造就业机会和条件,促进劳动力转移;利用大户、联户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土地规模经营目标。

  据红塔区农业局党工委委员徐丹希介绍,红塔区将逐步拆除重点区域内现有的塑料薄膜大棚。今年年底前拆除昆磨高速公路沿线、玉江高等级公路沿线、老213国道沿线、坝区城镇主干道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塑料薄膜大棚。其余塑料薄膜大棚将在2015年底前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