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都没水了,村里哪里还会有水用”
难以吮吸到“母亲的乳汁”
杞麓湖径流面积3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产水量11700万立方米。在没有干旱时,这里曾经是沿岸烟柳依依、平畴万顷、村落棋布,但由于通海县遭遇5年连旱,截至2013年2月28日,全县水库坝塘总蓄水量为550.68万立方米,与正常年景(2008年)同期相比少674.46万立方米。
杞麓湖是通海县重要的水资源,人们把它称为“母亲湖”。但因天干无雨,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母亲湖”这个名字似乎名不符实,村民们已经难以吮吸到“母亲的乳汁”。
现在远眺杞麓湖,它更像是洼地中零星的水塘,原本水汪汪的一片湖水,已经被干涸的湖底分隔开,坐落于湖边的村落也只能遥看湖水的踪影。由于旱情加剧,目前通海已有3个乡镇、5个村委会、14个自然村的2126人、308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84231亩。“杞麓湖都没水了,村里哪里还会有水用。”这是人们对临湖村落连遭干旱最直接和直白的原因表达。
据介绍,由于连年干旱,到3月5日杞麓湖水位已降为1.34米,低于法定最低水位1.16米和少于法定水量2816万立方米,与正常年景相比水位低3.08米,水量减少10212万立方米。随着干旱的持续和水位的下降,沿岸受旱人群正在陆续增加,他们必须依靠拉水和寻找水源才能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
“还需要资金注入”
3月5日,记者来到通海杨广镇,这是一个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的临湖地区。但这里现在已变成了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一天仅有一桶生活用水。在这样的情况下,蓄水、找水源成为关键。
记者行至杨梅沟9组的李家山,看见在路边树林的背阴处有一大一小两个蓄水池,水池虽大小不一,但从铺满松枝和落叶的池底看出,这里已经很久无水可蓄了。
“这两个蓄水池已经没什么水了,进水口一滴水也没有,原来只要有水都能从进水口听到流水的声音。”杨梅沟村党总支书记李有发看着空空的蓄水池说。记者注意到,当靠近蓄水池口说话时还能清楚地听到回声。
在杨梅沟,一条弯曲颠簸的山道承载着乡亲们的渴望。
2012年2月,杨梅沟村委会李家山村民小组组长王正在看电视时发现某地在山间寻找到了水源。因李家山村民小组从去年开始,家里的水龙头就没有流过水,村民只能从其它地方拉水来用,拉回来的水经洗菜、洗脸、洗脚后,再积攒起来喂家畜。就算如此节约,但每天还是需要二三桶水才够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正受电视启发,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附近的山中来回寻觅起来,希望可以找到水源,以解村内燃眉之急。“距离我家2公里左右的李家山下以前是一条河,因为干旱,河床早已裸露在外。当初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河床附近转悠,就想虽然河干了,应该还会有部分水。经过一番寻找后,终于在一个靠山的位置找到了一眼泉水。当时因前往水源的地方没有路,村民们得知此消息后,为保住水源,便不约而同地用肩扛背驮的方式,将水泥和沙石运往水源点,并浇筑成一个蓄水池。3月份水池建好后开始蓄水,4月修通了村里通往水源点的道路。虽然水源点的建成政府提供了资金,但是要解决村民们的饮水问题还需要资金注入。如果资金到位,就可以把山箐里的水抽到村中或其他地方,方便杨梅沟的所有村民使用。能找到这个水源点我和村民们都很开心,因为它能保证200人左右的饮用水。”王正说。
在距离这个水源点不远处,人们还想再打一口深井。王正说:“这里叫三岔河,如果我们能在这里打出井水的话,加上新找到的水源点,两股水加起来就可以解决500多人的饮水问题。但这项工程同样缺乏资金支持。”
“从春节前就开始背水吃了”
在里山乡,象平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白家发介绍,由于气候因素,导致该村146户农户饮水困难。象平村山高坡陡,水资源本就匮乏,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大多枯竭。“现在我们主要是保住人饮用水,在生产上我们都根据相关安排让村民多种植一些耐旱的植被和作物。目前整个村委会就只有大平地的旱龙潭有水了,如果那里的水干了,就只能到8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水吃。我们这里一共有1021亩耕地,其中1000亩左右已经无法耕种。而根据气象部门的信息,要到五六月左右才会有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面对干旱无能为力。全村300多个水窖有100个左右已经干涸,剩下的水窖内大多也只有少量的水,这还是农户积攒起来种植烤烟的。这里的干旱情况与以前相比,是一年比一年严重了。”白家发说。
在象平村委会大平地3组记者看到,村前偌大的一个水塘已经见底,中间还留有木船。住在水塘不远处的73岁村民石秀仙说:“我在这里10多年了,就是去年和今年这个塘子的水干了,以前没像这样干过。家里的自来水管也没水了,吃的水都是用车拉来的。现在龙潭里的水也小了,照这样的情况下去,这点水只能供人吃了,田地就只能这样干着,等有雨水时再作打算了。”
记者注意到,在她家的饭桌上只摆了两盘菜。据了解,因田地荒废,原本能自给自足的农户们已经无法享用到田地里水润清脆的蔬菜,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食物。
在记者即将离开时,老人说:“我要到龙潭那里去背水,今年干的日子长,我从春节前就开始背水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