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街:越来越多的村子富起来

2012年,总投资近3亿元的8个大项目落户易门六街,处处迸发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5年前,易门县六街街道茶树社区三贤村还是个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贫困村,现在,三贤村从“垫底村”一跃成为收入中上等村,2012年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7000元。“工厂一进来,大家的思想就活起来了,变勤快了。”茶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秀祖进说。
这是六街街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典型例子。“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六街就是要紧紧抓住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全力上项目、建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越来越多的村子富起来。”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慈娟说。
在桥头堡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六街无疑具备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六街是易门的“北大门”,是玉溪市离昆明最近的地方。距昆明75公里,距云南石炼化厂址和昆钢集团新区不到50公里,经安易高等级公路和安楚公路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可从地缘上和产业上率先融入“一小时环昆经济圈”。
资源优势——六街是昆明60公里半径内石灰石资源最丰富、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储量达251亿吨,建设成为昆钢冶金熔剂生产基地有基础;全街道有大小库坝53个,储水量超过5000万方,发展工业、农业有条件。
同时,养殖业、工业主导产业也迅猛发展,其产品在昆明有一定市场和竞争力。
短短数年时间,昆明迪波泵业、昆明盘龙新型机械制造、亿方炉料、双天茶叶等12家外来企业入驻六街,云丰公司、中瑞集团等六街老企业“炉火重燃”,六街经济逐步复苏,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春天。六街“构建易门率先融入滇中经济圈的桥头堡,建设昆钢冶金熔剂生产基地、云南石炼化配套产业发展基地和易门轻工业发展基地,打造继大椿树工业集聚区后的又一重要工业集聚区”获得良好开端。
这些优势和条件,吸引了省、市领导关注的目光。去年8月,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来到六街举行集体调研,提出了“全力打造滇中产业新区,构筑跨越发展新增长极”的发展构想。在滇中经济区“一区、两带、四城、多点”战略布局中,滇中产业新区作为核心,规划在安宁市、易门县、禄丰县和楚雄市4县市1.0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布局重点开发1149平方公里的土地。
“滇中经济区是桥头堡建设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发展的核心区、引擎和龙头,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六街就能获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慈娟认为。
发展的核心是人。如何引进项目、让项目生根?全街道党员干部以积极的姿态,主动搞好接轨,积极承接辐射,加强招商引资。征地难,在去年上马的8个项目征地中,就涉及11个小组2000多户农户。为获得村民的支持,街道班子成员分头带领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一家一家做工作,有的甚至跑了30多趟。项目审批难,六街以保姆式服务,全程陪同项目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良好的政策、优良的服务环境为六街的跨越发展注入了无穷动力。2012年,总投资2.1亿元的增大公司年产1万吨玉米种子加工厂、六街建材市场、凯旋饮料厂、中石化二街加油站、标准化烟叶工作站5个项目落户六街;总投资7480万元的佑生公司GMP技改扩建项目、日丰建材二线扩建、中瑞原料及产品仓库建设3个项目上马……在六街,处处迸发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众多项目落户后,有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提档升级,也让农民获得越来越多的实惠。2012年烤烟中上等烟比例达88.5%,户均增收922元;建成7个规模化养殖小区,畜牧总产值达1.56亿元,养殖大镇名副其实;在全街道2.4万人中,6000人左右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亿元,发展后劲越来越强……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程中,六街将继续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打造工业重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新型城镇;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集镇,推动六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与全省同步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发展目标奠定基础。”张慈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