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转变观念调整思路 “小蚂蚱”变身“致富虫”

发布时间:2012-12-20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蚂蚱养殖产量高销路好,养殖基地平均每天要供应10公斤左右的蚂蚱到酒店、超市和餐馆,卖价最低在30元一市斤。”红塔区玉带街道中卫5组村头田间的“蝗虫”养殖基地里,“蝗虫”养殖户李进云在养殖大棚里一边喂养蚂蚱,一边向记者盘算着蚂蚱养殖的可观收益。养殖大棚里的纱网上、立柱上、地面上密密麻麻地落满了蚂蚱,李进云把早上收割的黑麦草撒在地面上,不一会儿,蚂蚱就把草吃了个精光。

  曾经在单位上班的李进云,偶然的一次机会,从中央7台看到了蚂蚱养殖的前景广阔,便辞去工作于2006年投资15万元搞起了蚂蚱养殖。据李进云介绍,蚂蚱养殖技术易掌握,管理简单,不用防疫,不用购买饲料,繁殖率高,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当年投资、当年赢利。如今李进云已建起10个蚂蚱养殖大棚,每个占地0.1亩,幼虫养殖成熟只要60天,每年产2吨蚂蚱,年收入近20万元。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客商就会前来收购。

  李进云介绍,蚂蚱体内富含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鸡蛋蛋白相似,不但是美味佳肴,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市场欢迎。

  李进云说,蚂蚱不吃饲料,专门吃草,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蚂蚱食用方法也很多,红烧、黄焖、油炸等,“飞蝗腾达”这道以蚂蚱为原材料的佳肴因有着祝人们金榜题名、升职、生意兴隆等多种美好寓意,已成为大城市宴席必选之菜。酒店和餐馆用蝗虫烹制出的“红烧蝗虫”“飞蝗腾达”“沪上醉蚂蚱”等美味菜品,虽然比一般鱼虾的价格要高出好几倍,但仍是美食家们的最爱。

  随着蚂蚱孵化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基地实行“公司+农户”协同养殖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养殖、回收、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模式,目前李进云已带动了元江、新平、江川的6户农户进行蚂蚱养殖。李进云说,蚂蚱对农药和化肥十分敏感,所以养殖大棚不能靠近有农药的田地。如在上风给农作物打农药,在几十米外大棚里的蚂蚱都会成批死亡。也是由于蚂蚱对污染源的敏感,所以养殖出来的蚂蚱自然也就是绿色环保的。

  目前向李进云学习养蚂蚱技术的农户越来越多。李进云说,如果谁愿意养蚂蚱,他会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们,还可以提供上门指导。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广大农村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路子越来越宽,相信李进云的养殖规模会不断扩大,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