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照亮新生活 河外村民日子过得比甜蜜
在自家宽敞的小院里,胖文忠扎起火把来干劲十足。
“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耪田种地、栽烤烟、种蔬菜,年年收入有增加。以前生活困难时全家吃顿肉都要计划着点,现在的生活条件真是大变样,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学着养生、保健,更爱吃青菜啦!”走进峨山县岔河乡河外村委会河外村民小组,正在忙着为今年火把节扎火把的村民胖文忠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说起扎火把,胖文忠的手艺在整个岔河乡、甚至全县都远近闻名。“这60支大火把是县里的一家单位找我做的,两个月前就订好了。一天的功夫我能扎起20多支,既可以赚点‘外快’,也不辜负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这门手艺!”眼前这位地道的彝家汉子,扎起火把来一丝不苟,专用的火把劈刀在他手里俨然就是一件展示才华的工具——钉桩木、敲把头、劈把芯,不一会儿,一支精致的火把就扎好了。
“生活好了,心情舒畅,做什么事都有干劲!”胖文忠说,家里近八亩的田地栽种了烤烟和蔬菜,性格直爽的他还算了一笔家庭收入来源账——3亩多的烤烟一年能赚1万多元,两亩多的除虫菊也能进账七八千元,“剩下的田地拿来种点番茄、包谷和水稻,自家吃的口粮有了,还能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以前在外打工跑车,胖文忠一个月的收入能有几千元;现在回家耪田种地,做点手艺活,每年收入也都有增加,出门办事骑摩托、拉烤烟收菜有辆拖拉机,全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胖文忠家的两层小院里,地上铺着地板砖、墙上的瓷砖透着亮,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电用品一应俱全。“过几天还得在一楼角落那里加盖个卫生间,几十年的卫生习惯都是在门外面的老厕所里,现如今,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有自己方便干净的卫生间了!”胖文忠说,现在手里有了钱,想为家里添置点什么东西,随时都能买到。
“我们农村人的日子,就像这红红的火把,照得生活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幸福!”在岔河乡,胖文忠家的生活变化,只是全乡9504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岔河乡围绕建设“和谐山水家园”目标,坚持“稳定烤烟,发展畜林,转移劳力,和谐发展”的思路,着力抓好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快以“2213”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07元,比上年增长20%;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超5000元!这对身处山区、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个大变化。”随行的乡镇工作人员说,现在岔河乡平均每家每户都能有几万元的年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火把节快到了,彝族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在火把节多点上几支火把,把生活照得更加红红火火、亮亮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