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中铺村:“蔬菜上山”富了民

拉根水管,接上灌桩,浇烟浇菜都方便。
“以前,看着坝区的农民用水方便,种菜赚钱,只有羡慕的份。没想到,如今山头上修了水池,田边立起了灌桩,山坡地改成了平坦坦的田地,我们山里人也种上蔬菜了。”走进通海县里山乡中铺村委会远在“山头上”的田间地头,三组村民马丽芬边忙着采摘菜豌豆边和记者细数起修水利、坡改梯的好处。
因为地处山区,中铺村耕地零散,很长时间以来,村里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排灌系统不完善、田间道路不畅通、缺乏规模经营和机械化操作,农田土地“跑水、跑土、跑肥”现象严重,全村土地产出率不高,农民增收缓慢。2006年,中铺村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坡改梯工程,通过积极争取资金、村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投入157万元实施坡改梯管网配套改造工程,把见效快、收益高的蔬菜种植引向山地,使全村人走上了种菜致富的道路。
“你们看这四周的山和地,以前山坡地时,水土、肥力流失严重,村民都是广种薄收,根本不敢想种需要大水大肥的蔬菜,除了种烤烟就是随便撒点包谷,一年下来,基本没什么收入。”中铺村党总支书记罗应发介绍,实施管网配套改造工程以来,全村共修建了4个水池、10个50方的小水窖、10个200方的大水窖,新修了1公里的烟区公路,坡地改平地650亩。
“家里有四五亩地,3年前,开始学着别人栽起了花菜、小铁头、菜豌豆,比起以前种包谷好多了。今年,栽了1亩菜豌豆,这段时间价格还不错,每亩能有七八千的收入。”马丽芬说。
在离马丽芬田地几百米外的另一个小山头上,村民洪春正和妻子在田里忙碌着,夫妻俩一人负责理顺水管、开关水源,另一人则在坡地里给刚移栽的菜苗浇水。“以前,水都是靠牲口驮、靠拖拉机拉,驮一背水来浇不了几棵烟,用拖拉机拉又不划算,油钱太贵。现在好了,只要拉根水管,接上灌桩,浇烟浇菜都方便。”
通过实施坡改梯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态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当年发挥效益。目前,中铺村2680亩农田种植烤烟880亩,剩下的1800亩已形成了以甘蓝、花椰菜、小瓜等为主的蔬菜种植业,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