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学:开学第一课 扬帆启新程
向国旗行礼。
击掌迎新。
开展“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主题队日活动。
升旗仪式。
老师为新生“额点朱砂”,送上美好祝福。
新学期,像花儿一样绽放。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天娇
金秋九月,开学伊始。玉溪市紧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结合聂耳故乡红色文化传承,统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培育、习惯养成融入其中,助力全市青少年儿童培育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开启新学期成长新征程。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是玉溪“开学第一课”的鲜明底色。
9月1日,玉溪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主题活动在聂耳广场举行,多所中小学师生代表参与,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感悟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的家国担当,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活动通过红色旋律与历史记忆交织,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团结与爱国共识。
在新平县民族广场,“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主题活动同步举行。新平县消防救援大队国旗护卫队步伐铿锵、动作整齐,庄重的仪式感让在场师生深受震撼。活动现场,学生代表讲述《聂耳图传(第94个故事——魂兮归来)》《青春的旋律,永恒的信仰:聂耳与国歌里的民族魂》,将国歌背后的民族精神和不屈力量传递给每一名现场人员。新平县教体系统工作人员庄严宣誓,承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师者担当守护学生成长。“了解了国歌的由来和聂耳爱国主义精神,这成了我新学期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学生王潇瑶的感言,道出了红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的信念种子。
易门县各学校将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在“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主题活动中,《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校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师生齐声高歌,爱国豪情在校园激荡。各学校开展国旗下讲话,勉励同学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部分学校以国防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国防教育队列训练、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国防意识。多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第一课”,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与挑战,实现红色教育与成长教育双向赋能。
筑牢理想信念
围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全市各学校通过目标引领、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昂扬姿态开启新学期。
玉溪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文化、文澜、紫艺3个校区同步举行开学典礼,校长陈志坚以“薪火传承”为主题,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背景,向师生发出“扛起时代责任”的号召。学生们用舞蹈、演奏、朗诵展现风采,全体师生齐诵《强国少年誓言》、共唱《歌唱祖国》,让“强国有我”的信念深植心中,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开学首日,峨山县双江中学行政人员早早在校门两侧列队“击掌迎新”,同学们“击鼓鸣志”开启新征程。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讲解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制定新学期计划。开学典礼上,教师代表李雯以“创新图强”为关键词,鼓励学生勇担时代使命;新生代表赵海辰立志做“知识的寻路人、时间的摆渡人、同行的执灯人”,分享成长规划与奋斗决心。校长张子宁“自律·内生·跃迁”的主题寄语,为师生提供新学期努力方向。
易门县各小学少先队围绕“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开展主题队日活动,通过观看励志短片、分享英雄故事、集体宣誓等形式,让少先队员领悟历史使命。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刻苦学习、磨炼意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玉溪第四小学将艺术表演融入教育,学生古筝演奏《少年中国说》,以“少年强则国强”的铿锵旋律,展现新时代少年的蓬勃朝气。校长马玉超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勤学善思,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培养良好习惯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我市各学校将习惯养成与安全守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差异化、场景化活动,为学生筑牢成长根基。
红塔区李棋中心幼儿园山头分园以“翻越你的浪浪山,萌娃踏‘浪’归来季”为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帮助孩子们快速适应集体生活,让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小班以“我爱幼儿园”为主题,通过绘本故事、“抱抱玩具”游戏缓解分离焦虑,让孩子感受集体温暖;中班围绕“我的好朋友”,以自我介绍、“找朋友”互动巩固友谊,增强集体归属感;大班以“我的新学期计划”为主题,引导孩子回顾成长,绘制新学期计划,培养自主意识与目标感。
通海县纳古中心小学将“开学第一课”与“安全第一课”同步推进。在“开学第一课”上,老师通过趣味互动,教学生整理书包、规范坐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安全第一课”结合校园、家庭场景,讲解交通规则、防溺水知识,并通过情景问答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玉溪第三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上,班主任通过组织自我介绍、班规分享、认识课表等环节,帮助新生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学校还举办“启智开笔”仪式,学生整理衣冠、行敬师礼,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书写“大”与“人”字,以简单笔画传递“学做人、成大事”的道理。
弘扬传统文化
多所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入“开学第一课”,通过“开笔礼”、经典诵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涵养人文素养。
玉溪第四小学将传统礼仪与入学仪式相结合,新生踏上红毯、穿过“启智门”、敲响“立志鼓”,老师为新生“额点朱砂”,送上“聪明伶俐、志存高远”的美好祝福,让传统礼仪成为新生入学的“文化记忆”。
通海县纳古中心小学为一年级新生举办“开笔礼”。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端正坐姿、轻握毛笔,在宣纸上认真书写简单笔画,稚嫩的动作中满是专注。“通过‘开笔礼’,希望让孩子在笔墨香中感受传统文化,种下‘好读书、读好书’的种子。”该校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开学第一课”:以多元养分培根壮苗
“开学第一课”,从来不是开学首日的“一次性仪式”,而是贯穿整个学期的成长引线。玉溪以红色基因铸魂、习惯养成为基、文化传承润心,将“第一课”的内核延伸到日常教育的点滴中,让爱国信念、理想火种与良好品行,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红色,是这堂课最动人的底色。聂耳广场上,国歌奏响时师生挺直的脊梁;新平县活动现场,学生讲述聂耳故事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易门县校园里,国旗下师生齐唱国歌的豪情……这些鲜活的瞬间,让“爱国”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能感知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王潇瑶说“国歌背后的精神成了学习动力”,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教育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以历史为笔、以情感为墨,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信念的种子,帮他们读懂今日幸福生活的来路和不易。
这堂课的用心,更体现在对不同学段需求的精准回应。面对幼儿园萌娃,红塔区李棋中心幼儿园山头分园用“抱抱玩具”游戏缓解分离焦虑,让孩子们在欢笑中适应集体生活;针对小学生,通海县纳古中心小学的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整理书包、讲安全知识,玉溪第三小学则以“启智开笔”仪式,通过书写“大”与“人”字传递“学做人、成大事”的道理,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做人道理的启蒙;看向中学生,易门县借国旗下讲话勉励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峨山县双江中学用“击鼓鸣志”帮学生明确新学期目标。从生活细节到人生志向,从安全守护到价值引领,差异化的设计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适配自己的成长指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更让这堂课有了厚重的人文温度。玉溪第四小学的“朱砂启智”、通海县纳古中心小学的“开笔习字”,不是简单的仪式复刻,而是用笔墨香、礼仪美唤醒文化认同。当孩子们在宣纸上写下第一笔,不仅是学习书写,更是触摸中华文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玉溪的“开学第一课”,用红色浸润、理想引领、文化传承、习惯培养,为青少年勾勒出成长的模样。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新学期的大门,更像一盏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方向。这样的“第一课”,是给孩子们最珍贵的开学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