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深山里的健康守望者——记第八届玉溪市道德模范李俊文

发布时间:2025-08-14 来源:玉溪网

深山里的健康守望者.jpg

李俊文(右一)在为村民诊疗。通讯员 刀雪锋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瑞铭

扎根深山二十九载,他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生命摆渡人,亲手迎接60多个新生命降临世间;岁月更迭,10多个药箱在他肩头磨损,却承载起无数希望;累计接诊上万人次,他以精湛医术为村民驱散病痛阴霾。他,就是新平县平掌乡库独木村卫生所所长李俊文,荣获第八届玉溪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别),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初心如炬

承先辈志,启行医路

李俊文的童年记忆,总是伴随着舅舅背着药箱穿梭于山间的身影。舅舅作为村医,不辞辛劳地为村民诊治疾病,深受大家爱戴。他对乡亲们的无私奉献,在李俊文心中种下了一颗行医的种子。李俊文感慨地说:“看到舅舅为身处困境的父老乡亲尽心尽力,让他们少花钱多治病,我深受触动。”

1996年高中毕业后,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村民健康的责任感,李俊文毅然接过舅舅的药箱,从此踏上了守护村民健康的征程。这一接,不仅是接过了治病救人的工具,更是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坚守似磐

担千斤责,筑健康墙

初入岗位,李俊文便面临着艰苦的工作条件。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要承担每月约300例的就诊量,再加上公共卫生服务等繁杂事务,工作强度之大超乎想象。当整个村子沉入梦乡时,李俊文仍在卫生室忙碌,从诊断病情到整理病历,从配药发药到卫生防疫,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工作至凌晨对他而言已是常态,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抱怨,这一坚持便是29年。

库独木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村民就医之路充满艰辛。去集镇看病,需历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那崎岖的山路在紧急时刻宛如横亘在生死之间的“天堑”。加之村里留守老人居多,行动不便,看病难成为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李俊文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常说:“村卫生室能治好病,村民就能安心回去忙生产,这才是为他们办实事。”

过去,出诊全靠双脚丈量山路,无论酷暑严寒,他都翻山越岭为村民服务,诊疗常见病、普及疫苗接种。随着条件改善,交通工具从单车换成摩托车,但他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从未改变。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他成为村民心中的“120”。如今,虽然村卫生所条件有所改善,但他对村民的关怀并未改变,下班后,只要有老弱病残的村民突发疾病,他依旧会毫不犹豫地背上药箱上门救治,应急时的“随叫随到”早已成为他融入血脉的职业本能。

奉献如歌

怀大爱心,谱深山情

李俊文的行医故事充满了艰辛与温暖。2022年的一个深夜,睡梦中的他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得知村里一位老人突发疾病,情况危急。他二话不说,立刻背起药箱,摸黑向老人家中奔去。在老人家中,他通宵守护,密切观察病情,打针喂药,直到第二天清晨老人病情好转,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卫生所。这样的“半夜出诊日出归”,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在库独木村,李俊文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接生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一些孕产妇来不及赶到集镇卫生院分娩,便会求助于他。1999年冬天的一个雨夜,一名产妇突然临产,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接生。尽管内心紧张,但凭借着扎实的医学知识,他成功迎接了新生命。2007年,又一名产妇面临危急情况,胎儿头部外露。李俊文饿着肚子赶到后,沉着应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顺利接生双胞胎。随后,他又凭借精湛医术,守护产妇直至转危为安。考虑到产妇家庭贫困,他默默离开,分文未取。

不仅如此,李俊文始终坚守“三不原则”:不收出诊费、不收挂号费、不追讨垫付款。村民就医,他只收取基本药费,遇到特殊情况出诊,也绝不收取额外费用。对于贫困家庭,他还常常垫付药费,多年来累计垫付金额难以统计,但他从未追讨过。他说:“为困难群众服务,看到他们康复,我心里就满足了,欠款不算什么。”

29年风雨兼程,李俊文从青涩少年到沉稳中年,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却从未改变他那颗炽热的医者之心。他用青春和汗水,在深山里书写着医者的担当与奉献,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村民的健康之路,让深山里的健康之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