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玉溪师范学院持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玉溪网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蝶

作为聂耳故乡的一所高校,玉溪师范学院始终怀揣文化使命与自觉,多年来持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通过构建特色教育体系、搭建多元传播平台、跨域联动合作等举措,让聂耳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血脉,让国歌旋律激励人心。

构建“1+1+X”体系 让红色基因融入师生血脉

“我们始终将思政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核心工程,学校着力构建‘1+1+x’特色思政教育体系。”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时遂营介绍,“1+1+x”特色思政教育体系中,第一个“1”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做好大思政课的教学,第二个“1”是要持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x”则是每个学科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把“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这一体系有利于打破单一学科壁垒,让不同学科从各自视角对“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思政+专业”融合模式,红色基因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课堂内外可感可知的教育元素,真正融入师生血脉。

搭平台办活动 让红色故事走向全国

从早期的“聂耳之声”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节,到后来的“在国歌声中成长”第二课堂活动,再到如今常态化开展的研传活动,玉溪师范学院始终以活动为载体,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走出校园、走向全国。

今年以来,一系列高规格、大范围的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嘱托暖玉溪·百人讲聂耳”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聂耳杯”演讲邀请赛规模超出预期,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余名选手参加初赛,1200余名选手晋级复赛。7月16日,120名最终晋级者将齐聚玉溪师范学院聂耳和国歌研传基地展开决赛较量。

此外,在即将到来的聂耳音乐周期间,学校还精心策划了“为国而歌”演讲名家诗歌朗诵会、“国歌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从校园活动到全国赛事,从文艺展演到学术研讨,玉溪师范学院打造多元化平台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突破地域限制,成为触动人们心灵的精神纽带。

跨域建联盟 让精神传播形成合力

“单打独斗力量有限,唯有联合才能让聂耳爱国主义精神和国歌力量传得更远。”时遂营介绍,学校已与辽宁合作建立“两地四方”思政课联盟,打破地域壁垒,共享红色教育资源。下一步,玉溪师范学院将和华东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联合建立国歌铸魂联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通过联盟,把田汉的故乡、聂耳的故乡和国歌的诞生地串联起来,和当地的场馆、中小学等合作,共同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联盟的建立,不仅能整合各地研究力量与教育资源,更能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共同讲述中加深理解“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让精神传播形成“1+1>2”的合力。从地方合作到全国联盟,玉溪师范学院正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从“点上发力”向“全域联动”升级,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成为联接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精神纽带。

创新文创形式 让英雄符号走进日常生活

走进玉溪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展馆,以“匆匆而永恒 寻找理想与信念”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正在展出。聚焦聂耳从音乐爱好者成长为革命斗士的历程。学生们从聂耳日记、语录及音乐元素中汲取灵感,设计出明信片、NFC冰箱贴、动画、版画等多元文创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的设计初衷是利用文创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表现出来,做到可视可感。”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副教授马静介绍,NFC冰箱贴一碰就能播放聂耳的音乐,版画里藏着聂耳创作时的故事,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好地走近聂耳、了解聂耳。

这些文创产品打破了“英雄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让聂耳从“课本里的英雄”变成“身边的榜样”,让其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代青年的思想同频共振。时遂营表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正让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悄然扎根。

从教育体系构建到跨域联盟搭建,从活动平台打造到文创产品创新,玉溪师范学院用多年的坚守与探索,让聂耳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让国歌旋律始终回荡在激励人们奋勇前行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