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颖波:做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做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记红塔区北城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宋颖波
工作中的宋颖波。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思敏 文/图
“宋医生,救救我老婆……”电话那头,一个男人泣不成声。他的妻子身患重症肌无力,辗转三家医院不见好转,绝望中,他们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宋颖波医生身上。彼时正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进修的宋颖波没有丝毫犹豫,轻声却坚定地回应:“等我周末回来。”自此,她开始了每周末昆明与玉溪之间的辛苦奔波,风雨无阻地为这位患者诊治。一年半的不懈努力终见曙光,曾经卧床不起的病人竟能爬山、干活,还开起了小店,重燃生活的希望。
这是宋颖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5年的一个缩影。在红塔区北城中心卫生院,宋颖波的诊室是医院最繁忙的角落。她凭借仁心仁术,不仅深得本地居民信赖,还让大量外地患者慕名而来。每年,经她诊疗的患者超过2万人次。这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重获健康的喜悦。她也因此获“云南省基层名中医”、玉溪市“兴玉名医”、红塔区“新兴名医”和“云南省科技兴乡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时间对宋颖波而言尤为珍贵。2012年基层卫生院还普遍使用手写处方时,她就有一个习惯:提前在上百张空白处方上填好科别、日期、煎服方法,并郑重签下名字。“一张处方能省几十秒时间,一百张可能就是一小时。”她解释道,“省下这点时间,第二天就能多看十几个病人。”这份执着常让她超负荷工作,曾有一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12小时中她接诊了171位病人,两支中性笔笔芯写得干干净净。药房的药剂师们记忆犹新:“那些年我们专门为她增设了中班,宋医生不下班,我们不敢关门。”
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北城中心卫生院门口就会停着几辆落满尘土的面包车,里面坐着的是从几百公里外的红河州红河县远道而来的患者。这份跨越山水的信任,始于十多年前。当时,在玉溪打工的哈尼族汉子阿木腹痛月余、瘦弱不堪,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宋颖波。三剂药服下,腹痛止了,胃口开了。这消息如“山间的风”,迅速吹遍红河县。从此,这条单程数百公里的求医路上,来了一批批患者,只为寻求宋医生的诊治。
宋颖波深知,守护一方健康不能仅靠一己之力。2020年,她被红塔区卫生健康局聘为红塔区卫生行业专家科研工作站专家,并在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工作站。作为红塔区卫生系统首位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她倾囊相授,已培养出师6位学术经验继承人和多位优秀中医。同时,她定期下沉其他卫生院及对口卫生室坐诊、查房,将经验与关怀送到更广阔的基层。
在学术上,宋颖波造诣深厚,见解独到。近年来,她发表论文15篇、参编著作2部。她坚持每年举办学术讲座,为基层中医药卫生人员答疑解惑,有效提升了区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也默默践行着让中医药在基层生根发芽、守护百姓健康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