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守护古生物化石圣地 讲好生物多样性故事

发布时间:2021-10-14 来源:玉溪网

10月12日晚,COP15新闻中心召开媒体见面会,六位工作在一线的专家学者应邀前来同省内外媒体记者见面,畅谈对习近平主席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主旨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提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见解。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作为受邀嘉宾第二个出场。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让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我们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陈泰敏说,这个讲话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再次贡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

澄江化石地是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它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见证,在这里发现了5.18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共20个门、280多个物种,几乎涵盖了今天地球现生动物的祖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形成的动物谱系树在其后的5亿多年间茁壮成长、开枝散叶,形成了今天生物多样性的面貌。

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里,6万件各个地质年代的古生物标本和现生动物标本,记录下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方便我们回顾生物多样性的历史,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展望生物多样性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陈泰敏说:“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自己的行动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当好‘看山人’,对世界自然遗产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二是当好讲解员,讲好生命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故事。”

“当好‘看山人’,为确保世界遗产永续利用,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土地退耕和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使地质遗迹得到较好保护;同时加强依法管理,贯彻落实好《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实施规划引领,实现地质遗迹的科学管控。当好讲解员,讲好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目前我们已经投资6.4亿元,建成面积4.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利用6万件生物标本和数字技术,向游客讲述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故事。同时,利用澄江化石地的品牌效应,在保护地范围之外,规划建设澄江寒武纪小镇,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陈泰敏介绍。

陈泰敏表示,为使遗产真正“活”起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将积极探索科普研学工作,努力使澄江化石地实现从“科研圣地”向“科普胜地”转化,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自然教育、生物多样性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玉溪日报记者  邢定生  李晓兰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