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手机带入校园,大家怎么看?
核心阅读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中小学老师、学生及家长,听听他们是怎么看的。
□ 玉溪日报记者 汤思琪 杨彪
家长:非常同意,关键还要在执行上下功夫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真是太及时了,我举双手赞成。”市民李清玉的女儿在玉溪聂耳小学读三年级,她告诉记者,因为疫情的原因,近段时间孩子上网课比较多,长时间看着手机和电脑对孩子视力的伤害非常大,普遍使用手机加剧了很多中小学生的近视程度,《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台可以直接管住孩子带手机进校园的习惯。
“我们读书时没有手机,仍然正常地上课学习,我相信现在的孩子也能做到。”市民汪倩有个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她告诉记者,“虽说有一部分孩子使用手机的确是为了查阅学习资料,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在用手机聊天、玩游戏,不经意间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对于心智不成熟且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来说,玩手机的确非常容易成瘾。我还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些小孩通过手机用父母卡上的钱购买手游装备、皮肤,甚至有的还遇到网络游戏诈骗。不让孩子带手机去学校,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我非常同意。”
“学校如何判断中小学生是否带手机入校?违反规定带手机入校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处罚?住校生没有手机,如何与家人联系?”市民文建刚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表示,不带手机进校园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除了家长做好监督配合外,还需要学校制定完善的相应制度,学校也应该做到不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只有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才能保障该举措实施的效果。
老师:手机,对青少年而言并非无可替代
作为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朱亚玲对于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也曾头疼不已:“有的学生的确是用手机来查资料、学习,但也有学生上课用手机玩游戏、听歌、看视频。学校对带手机进校是明令禁止的,但往往老师这边严格检查,学生那边偷偷摸摸地带入校园。”她说,以前对于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没有全国性的行为规范,仅仅依靠各个学校的校规校纪进行管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台很有必要。下一步,学校将会细化落实一些制度,比如设置保管柜、加强检查、制定惩罚措施等,杜绝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
手机,对青少年而言并非无可替代。对于孩子来说,与家人、朋友、同学一起亲近大自然、亲自感受社会,才是最好的成长,阅读人类文明精华的书籍,才是最好的养分。在我市一所初中担任班主任的朱秀芬告诉记者:“中小学生完全没有必要带手机,有事的话可以找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借手机,学校办公室的公共电话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使用。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带,要向老师说明情况并先交由老师保管。但是最管用的约束,还是来自内心的认可。对于家长而言,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同时,老师也应该做好表率,不应该在上课时间接打电话,也不要在学生面前玩手机。”
学生:支持不带手机进学校,但特殊情况应灵活处理
正在读高一的孙跃认为,不让手机进校园是好事:“我虽然自认为自制力还算比较强,但手机带在身边,一有消息提示就会忍不住打开看看,很容易沉迷。现在不让带手机了,同学们课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时间,大家谈论的也不仅仅只是手机游戏,而是书籍、篮球、旅游,内容更广泛了。”他建议在一些特殊时间和场合,比如学校运动会或者是艺术节的时候,可以临时允许学生带手机,毕竟大家都想记录下一些精彩的瞬间,作为纪念。
老师不让带手机上学,父母就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刘子玺买了一部电话手表,为的是联系方便。“电话手表是允许带到学校的,但只能是接打电话和定位的那种手表,我们班上好多同学都有。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特别多,有时我都找不到爸爸,只能用电话手表联系,方便多了。而且我家距离学校比较远,我自己回家的时候,父母也能通过电话手表找到我,就不会太担心了。妈妈还给我的电话手表设置了关机时间,上课的时候自动关机,放学的时候才会打开。”刘子玺说。
“如果有同学出现违规带手机的情况,希望老师灵活处置,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要一味采取强制措施,因为这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逆反心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强制没收手机,就有可能闹得双方剑拔弩张,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初三学生高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