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校园体育特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足球、课间花鼓舞、航模、大课间操……随着我市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中小学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近年来,市教育体育局以各级体育特色校为抓手,推广各类体育项目进校园、搭建体育竞赛平台,培养和激发中小学生坚韧不拔、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体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对学生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小胖墩、豆芽菜、小眼镜’的比例不断升高,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要让青少年体魄强壮起来、身体健康起来,实现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为强化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我市加强政策引领,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玉溪市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玉溪教育现代化2035》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打造管理规范、训练系统、氛围浓厚的各类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要求,为推进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特色体育项目促进身心健康
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学校办学模式,我市整合各行业资源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建设。在峨山县、新平县等地的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及大课间操期间开展花鼓舞、竹竿舞等活动;玉溪聂耳小学、玉溪四小等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本地体育协会、青少年俱乐部合作举办足球、围棋、航模等项目,让体育运动满足青少年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同时,强化校际联盟,玉溪四中与玉溪体校共建市级青少年足球队伍,由玉溪体校在全省范围内招选优秀足球苗子统一训练,文化学习根据学生意愿在玉溪体校或玉溪四中插班就读。每年,我市定期组织各级体育教师、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学校体育业务培训,提高体育专项教学水平。
“学校开展的体育锻炼丰富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脑子得到放松,压力得以缓解,运动后的感觉真好。”玉溪一中学生朱霖说。全市各学校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特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释放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强健体魄,充满活力。
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9所、省级各项目体育特色校(传统项目)学校99所、市级青少年足球训练网点学校30所。
搭建竞赛平台锤炼学生意志
我市注重建立竞赛体系,每年定期举办市级青少年田径、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年度比赛及校园足球比赛,各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组织开展以体育社团、班级为单位的学校体育赛事,并评选优秀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优秀班级。近年来,各级体育特色学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教学规范、训练系统,在各级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学生也在各级竞赛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锤炼意志,感受和传承体育精神。
2012年以来,玉溪籍运动员先后荣获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金牌,是云南省唯一涌现奥星、亚星、国星“三星人才”的州(市)。按照国家2022年冬奥会备战计划,我市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输送优秀运动员30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以强健青少年体魄、提升体育素养、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和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为主要任务,随着整体工作不断推进,不但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内容,让各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成为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一张特色名片。”该负责人说。(玉溪日报记者 冯天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