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云南前列电缆有限公司从“制造”走向“智造”

发布时间:2019-12-11 来源:玉溪网

早班时分,在云南前列电缆有限公司的四条智能化布电线生产线上,德国FORCAM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在给工人们分析MES系统采集的生产数据。企业副总经理钱恺炜介绍,这是西南地区首个投入运行的电线电缆智能制造项目。

从“制造”走向“智造”,前列电缆为何能成为西南地区同行中第一个叩开智能制造之门的企业和玉溪智能制造的领跑者?

深耕创新土壤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我们之所以叫前列电缆,就是要走在创新的前列。”透过前列电缆董事长钱永义的这番话,体会到的是前列电缆24年深耕创新土壤的执着与坚守。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办乡镇企业的东风,1995年,前列电缆诞生在云南第一村大营街。1998年,改制为民营企业。从生产铜材到进入电线、电缆生产领域,一路走来的前列电缆致力于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动力。

在前列电缆生产车间内,两个35千伏高压局放实验室显得格外醒目。钱永义介绍,一般的电线电缆企业只配套一个这样的实验室,前列电缆之所以要建两个,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实力,强化产品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2010年,前列电缆入列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前列电缆入列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010年,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市级认定;2015年,建成玉溪市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前列电缆成为云南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着前列电缆的创新实力。

同时,前列电缆与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本科学历人员占比超过10%、技术人员占比达30%。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推动着前列电缆聚集创新智力资源。

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过4%,拥有37项专利,形成12大类产品体系。全部产品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中国强制性产品CCC认证、RoHS符合性认证以及取得6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产品自愿认证。资本与创新相结合,推动着前列电缆提升核心竞争实力。

在深耕创新土壤中,前列电缆让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和产业投资等一系列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让其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成为玉溪智能制造的领跑企业。

铸就创新灵魂

“1996年,我们就把广告打到了国内多个机场的登机牌上,也是从那时开始,就运用互联网收集分析市场信息了。”透过钱永义的介绍,感受到企业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深耕创新土壤,更需要培育创新基因、铸就创新灵魂,才能在创新浪潮中成为趋势的驾驭者。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钱永义从一位栽田种地的农民成为一名基建工人。此后,他当过红砖厂副厂长、芝麻片厂厂长、加油站站长、铜材厂厂长。大半生办实业兴经济的经历,为其塑造了创新进取、诚信重义、感恩回报的企业家品格。当他就任前列电缆掌舵人之后,便将这种品格铸就为“永不自满,行稳致远”的企业创新灵魂。

拥有创新灵魂的前列电缆,在24年砥砺前行中,让产品成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让企业成为“质量服务3A企业”“民企公益之星企业”。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投资2.6亿元实施迁建技改,在玉溪市红塔工业园区建成现代化生产基地。

自2018年6月开始,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总经理钱恺沅率领技术团队先后与西门子、中软、霍尼韦尔、SAP等MES软件供应服务商就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展开对接。最终选择与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德国FORCAM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实施FORCAM FORCETM工业物联网云应用项目。

据钱恺沅介绍,德国FORCA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其FORCAM FORCETM系统广泛运用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机械装配、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用户包括空客、奔驰、奥迪、宝马、库卡、强生、施华洛世奇等全球知名制造商,全球用户超过500户。前列电缆与国内知名企业格力电器同时选用该系统,同步启动项目建设。

作为新一代的企业管理者,钱恺沅和他的技术创新团队正秉承老一辈创业人的创新进取精神,在迎接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浪潮中,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前列电缆的创新灵魂作出新的诠释,为“玉溪制造”走向“玉溪智造”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放飞创新梦想

据钱永义介绍,1936年,中国第一根电缆就诞生在云南。作为中国电缆工业的重要基地,全省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多达116户。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行业竞争正由价格转向品质,行业发展正从分散走向集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行业洗牌,前列电缆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率先上马智能制造,才能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战略布局,前列电缆在前期充分筹备实施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27日在第四届中德人工智能大会上与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德国FORCAM签订了智能制造项目合作协议,并快速完成了四条布电线生产线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首先让前列电缆实现了生产线上设备、人员和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了生产的可视化和透明化。随之而来的是借助人工智能推进全面智能化,实现生产经营的可预见性和自适应性。

钱永义粗略地算了一盘账,企业实施迁建技改,设备投入达到了4000万元,其中约1200万元为智能化改造投入。智能制造项目实施,能为企业提升20%的产能,年均增加近4亿元的产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智能制造可以让用户参与产品制造现场管理,让企业参与用户现场运用服务,通过构建企业与用户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钱永义坚信,从“制造”走向“智造”的前列电缆,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对南方电网多产品中标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为进军中国电网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基于智能制造支撑的“前列”电线电缆将进一步拓展在电力传输、交通运输、能源、通信等行业以及城市城建、国防建设等领域的运用。借势“一带一路”东风,打造国际电线电缆品牌,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和非洲市场。

“希望每一位前列的新人和老人在未来都能勿忘初心携手同行,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荣誉。”这是钱永义在不久前举行的前列电缆新厂区落成暨智能制造生产线竣工仪式上对全体员工的期望。深耕创新土壤,铸就创新灵魂的前列电缆正在放飞创新梦想。(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