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街镇震后排危除险拆除民房3575户
通海县“8·13”“8·14”地震发生后,四街镇全面贯彻上级抗震抢险、排除危房工作决策,在做好伤员抢救和灾民安置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排危除险工作,坚决拆危房、除险房。截至9月1日,该镇累计拆除民房3575户、公房91处、两违建筑201处,建筑面积共计58万平方米。彻底消除病险房屋安全隐患,为灾后重建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四街镇位于地震震中,大量民房出现倒塌、严重受损的险情,民房倒塌819户4095间,严重损坏3994户15262间,一般损坏6157户24628间。
面对灾情,在通海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四街镇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充分认识拆危房、除险房工作的重要性,在前期局部排危除险的基础上,尽快拆除危险违规建筑及震后受损土坯房、空心砖房,排除险情,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真正打通抗震救灾“生命通道”。在排危除险工作中突出重点、系统推进、全方位发力,组成5个排危除险突击队,重点对四寨、者湾、四街、大营、十街五个重灾村(社区)给予协助支援,加快工作进度。
针对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等实际情况,该镇主动做到思想引导教育在前、问题防范规避在前、程序标准把关在前的要求,确保排危除险工作标准不乱,稳扎稳打,全面推进。
在排危除险工作中,四街镇注重解除无房户安置的后顾之忧。地震发生后,该镇共设置46个安置点,搭建帐篷1785顶,安置人员11203人。同时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租赁房屋、扶助自救。四街镇紧紧抓住有利时机,顺势而为,确保排危除险工作做到应拆尽拆,不留隐患。严格执行“八必拆、两收集、一保护”要求。重点拆除一户多宅、违反村庄和土地规划、阻碍交通、影响村容村貌的临违建筑,为灾后重建工作奠定基础。引导群众收集保管有价值的石雕木雕,以便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进行还原;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做好文保单位、特色民居、宗祠、寺庙、名木古树的保护,在拆危房、建新村中留住乡愁。(玉溪日报记者 崔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