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力促非煤矿山转型升级
日前,市政府出台《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具体办法促进我市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至2017年底,全市非煤矿山将从现在的253座调减到177座以内,所有在生产的非煤矿山将实现机械化开采,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现有5座大型非煤矿山全部建成“四化”矿山。
非煤矿山是我市工业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我市非煤矿山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矿权布局不尽合理、基础条件薄弱、资源浪费严重、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制约非煤矿山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最大因素,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根据《意见》内容,转型升级将按照“达标保留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指导思想,遵循市场主导、优化配置,做优做强、提质增效,科技推动、创新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新建矿山的准入标准和现有矿山必须满足的条件,以及矿权设置、矿山安全距离等约束指标,把好关口,通过3年攻坚行动,到2017年底,全市非煤矿山从现在的253座调减到177座以内,全面完成改造升级、整合重组和关闭退出任务。工业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25%以上,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14年下降20%以上。所有在生产的非煤矿山实现机械化开采,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中型以上矿山比例提高到10%以上,现有5座大型非煤矿山全部建成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四化”矿山。
据悉,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分自查自纠、专家排查、制定方案和综合整治四个步骤进行,首先由各县区政府开展矿山清理行动,再由省、市政府组织专家开展排查,逐一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各县区将于9月底前完成转型升级方案制定并上报市政府审核,市级方案10月底前将提请省级联席会议研究批复。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意见》中提出的新建非煤矿山准入标准,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中心城区、县城、旅游小镇等重要城镇,“三湖”片区面山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区域新建非煤矿山,各级有关部门将一律不予批准。(记者 马宇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