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贷”动美丽乡村建设
小桥、流水、树木葱茏,房前、屋后瓜果成行,美丽的花腰傣小卜哨临泉轻舞,低矮的土掌房变成一排排独具特色的傣家别墅,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传承着千年的手工纺织技术……走进新平县漠沙镇龙河村大沐浴小组,映入眼帘的花腰傣民族原生态民居散发着古滇国贵族后裔的气息,这是新平联社与当地政府合作投入近千万资金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果。
“我们大沐浴建设这漂亮,是信用社惠农贷款撑起的美丽乡村”,龙河村主任刀成斌的感慨道出了很多花腰傣群众的心声。2013年10月,新平联社被县政府确定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金融服务机构,对统一规划为花腰傣民族特色民居的一镇两社区7个居民村进行信贷支持,有资金缺口的农户每户可得到额度10万元(含)以内的贷款,期限最长为5年,前3年由县财政承担50%的利息,后两年农户承担。新平联社共发放942万元贷款支持民居建设,对漠沙镇托竜、腰街龙树的村庄统一规划了公厕及垃圾处理点,绿化了村、路、渠、宅“四旁”和公共区域,实现了人畜分离、道路硬化,极大地改善了花腰傣居住的村庄环境和景观面貌。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地质灾害整体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的不在少数。峨山县三湾村原址在213国道公路沿线,全村共33户113人。该村长期处于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多发地段,原住房存在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该村农户的正常生产生活。“我们过去担惊受怕,夜里睡不好觉,派人轮流值班随时准备逃生,这样的日子过了好些年……”该村村民小组长殷正明说,“如果不是信用社借钱给我们,我们无力盖新房子。”据了解,该村出现地质灾害威胁后,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对该村实行整村搬迁。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农户建房资金需求,峨山联社积极放贷支持该村整村搬迁工作,共发放贷款33户、金额120万元,贷款期限为3年,成功帮助该村农户建房的同时也缓解了农户的还款压力。
住房解决了,居住条件改善了,如何让农户“搬得出来、住得进去、发展得起来”成了农信社考虑的首要问题。峨山县岔河乡河外村委会河外小组村民胖加兴是一名养猪大户,他的养猪场年出栏肥猪600余头,这名不善言谈的农村汉子语言质朴地说:“在农村搞养殖,一缺资金、二缺技术,这两样东西农信社都给我们送来了。”针对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峨山联社首创成立了农信社、农民致富带头人和种养殖专家组成的“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建议委员会”,启动了“双百工程”(即百万头牲畜养殖出栏工程和百万亩特色种植业工程)实施“千户亿元”、“文旅活县”支持文化旅游、民族手工艺、餐饮、住宿等服务专业户、“美丽峨山幸福家园”支持农户建房等3个信贷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培育乡镇产业发展,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突破,打造亮点和增长点,积极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迄今为止,玉溪农信社坚持“生态优先、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累计发放11.59亿元专项贷款支持47个村组的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五村”建设,建成了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 (记者 潘绍斌 通讯员 杨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