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全面普及勤工俭学
我市将全面普及勤工俭学
近日,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我市将加强勤工俭学工作,狠抓勤工俭学基地建设,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完小以上学校勤工俭学开展面达90%以上,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勤工俭学体系。
据介绍,勤工俭学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勤工俭学工作,为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巩固“普九”成果,推进素质教育作出了贡献。但由于近年来重视不够、机构不全、措施不力、管理不善等原因,全市勤工俭学开展面减少,勤工俭学基地数量严重不足,并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意见》提出,全市将抓好勤工俭学工作的普及和提高,至2017年底,让全市完小以上学校勤工俭学开展面达到90%以上,勤工俭学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师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将采取划拨、调剂、征用、租赁、校企合作以及改造利用闲置校园、校舍、花园、花台等方式落实勤工俭学基地,力争到2016年底,每县建成或扶持2至3个当地特色突出,基础设施较完备,各项制度健全,服务素质教育和学生实践效果较好的勤工俭学基地。到2018年底,力争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都有勤工俭学生产实践基地,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
《意见》要求各学校将勤工俭学实践活动课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林则林”的原则,与“五化校园”建设相结合,努力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学校。《意见》还具体明确:农村中小学要以落实基地为重点,继续开展“五小工程”(小食堂、小菜园、小果林、小养殖场、小商店)的农村学校“菜篮子工程”建设;城镇中小学要以改造校内“花园变菜园”为重点,积极与当地企业、社会团体,采取联办、合办等多种校企合作的形式落实学生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职业院校要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普通高中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实现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职业院校及普通高中要在校内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并形成制度,组织贫困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
据悉,为确保全市勤工俭学工作得以加强和改进,我市将建立勤工俭学工作制度,加强督导评估和工作考核,加强勤工俭学经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同时,将成立由教育、发改、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定期协调研究勤工俭学工作中的问题,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勤工俭学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记者 马宇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