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溪大龙潭水源地有了生态屏障
栽种树木八万余株 补植草坪九千多平米
盘溪大龙潭水源地有了生态屏障
近些年来,华宁县加大对盘溪大龙潭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先后投入资金2400余万元,对大龙潭周边环境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
大龙潭(又称七犀潭),年出水量达1.67亿立方米,是云南第一大泉,更是盘溪9000多亩农田的重要灌溉水源和3万多人的饮用水源。随着投资20亿元的大龙潭引水工程竣工,将对大龙潭的开发利用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盘溪镇在做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潭泉保护意识和参与度的基础上,健全机构,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大龙潭管理所,配齐配强管理队伍,设立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实现潭泉保护管理常态化。从2008至2013年间,盘溪举全镇之力协调资金960.1万元,强势推进潭泉美化亮化工程,上千名干部职工连续5年坚持开展“美化大龙潭、我尽一份责”的绿化活动,打响了全民参与的“母亲泉”保卫战,累计在大龙潭面山植树1.3万余株,曾经光秃秃的石头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自实施大龙潭引水工程以来,大龙潭水源地保护工作被列入市县重要议事日程。由市投入大龙潭专项保护资金1511.47万元,用于盘溪大龙潭周边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包括绿地生态、绿化给水管网、龙潭周边石栏板三大建设工程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目前已在潭泉2000平方米范围内种植清香木、冬樱花、紫叶李等云南本土树种83500株,补植绿化草坪9080平方米,潭泉周边的植被得到保护。同时,该镇加大对保护区范围外的保护工作,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栽种柑桔9.7万株,绿地工程涵养水源的功能日趋加强,为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发挥了示范作用。
为防止人为污染泉水,在大龙潭周围新建了潭泉点雕花石围栏726米,对出水点进行隔离;拆除潭泉周围凌乱建筑5处780平方米;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冲水厕所2座,硬化处理村内污水沟460米,改建乡村道路235米,阻断了人为污染,购置了环卫车1辆、垃圾箱6个、果皮箱10个,确保了大龙潭水源的水质安全。(特约记者 李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