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区
修缮秀山建筑群 改善古城风貌 开发杞麓湖南岸旅游
通海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区
近年来,通海县紧紧抓住全省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及玉溪“文化旅游兴市”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加快推进县城“山、城、湖”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秀山景区旅游环境、古城风貌大为改善,杞麓湖南岸旅游初具雏形。
加大秀山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景区旅游环境。2012年以来,通海县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00万元,国家、省文物局资金4667万元,市级资金600余万元,新建秀山后门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东边门票房、休息长廊及旅游厕所;对秀山七大古建筑群进行修缮;实施了森林消防、标识系统、古树名木保护、三元宫景观墙浮雕、游路改造等工程。其中,正在实施的秀山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截至5月底已完成工程的75%,累计完成投资2197.5万元。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改善古城风貌。在政府投资的引导下,积极带动企业、群众增加投入,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完成了文庙片区、古城修缮恢复工程;对文庙街、文星街、文献里及以聚奎阁为中心的东、西、南、北街进行了全方位的街面“穿衣戴帽”;结合行政中心搬迁、腾笼换鸟,拆除原政府办公区、滇剧院等影响秀山古城风貌的建筑物,新建明清仿古景观建筑8万多平方米,铺设青石路面2万多平方米,对文庙及古城地标建筑聚奎阁进行了大修,建设了夜景灯,古城风貌和整体旅游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古城水系恢复及古民居保护性开发一期工程。
加快项目建设,杞麓湖南岸旅游初具雏形。集度假、健身、养生、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红玫瑰湾温泉度假村项目进展顺利,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09亿元,网球场、休息室、游泳馆及温泉深井、网球场周边绿化已竣工;特色民居一期室外给水管网完成90%,室外强弱电管预埋完成50%,所有房屋墙裙青砖全面完成。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海“山、城、湖”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区初具规模,旅游要素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全县旅游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初步展现。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达232.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3亿元;今年1至5月,全县游客人数为120.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9.3%、13.99%。(记者 师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