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到玉调研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到玉调研
制定严格保护措施 保持抚仙湖I类水质
6月7日,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左二)到我市调研水利建设暨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情况。
6月7日,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到我市调研水利建设暨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情况。
在省水利厅厅长陈坚,市委副书记、市长饶南湖,副市长李平的陪同下,李国英一行实地察看了抚仙湖入湖河流抚澄河的综合整治、抚仙湖北岸湿地建设情况等,详细听取我市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抚仙湖保护治理推进情况的汇报,对玉溪加快水利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市建设表示赞赏。
长期以来,在中央、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水利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3年末,全市累计建成蓄水工程2441座,其中中型水库15座,小(一)型水库93座,小(二)型水库453座,小坝塘1880座,总库容达7.48亿立方米,设计供水能力13.21亿立方米,年实际供水能力12.01亿立方米。作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我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玉溪特色,坚持保护就是节约的思想,把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作为全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着力做好湖泊保护治理工作。同时完成了一批节水试点示范工程,建成了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中心城区引水入城工程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今年,正在积极申报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抚澄河的防洪能力怎么样?有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抚仙湖保护治理实行‘四退三还’,控源截污工作如何推进?……”李国英一行边走边看,详细询问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的推进情况,对我市近年来水利建设暨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给予肯定。他指出,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负荷较重、经济发展与环保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抚仙湖还能保持Ⅰ类水质,充分说明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玉溪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玉溪市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三大问题并存,要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加强以抚仙湖流域为重点的“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构建具有高原湖泊特色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和“五小”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等,全面构建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鉴于抚仙湖区域当前的生态环境承载,李国英强调,要重视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截污、消污与科学规划建设湖滨湿地相结合,加大维护运行力度,按照自然规律开展湿地恢复,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长期稳定保持抚仙湖I类水质。(记者 夏娜 曾永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