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玉溪低空经济抢抓机遇蓄势高飞

发布时间:2025-07-16 来源:玉溪网

玉溪低空经济抢抓机遇蓄势高飞.jpg

滑翔伞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玉溪低空经济抢抓机遇蓄势高飞1.jpg

在元江,无人机吊运已经成为香蕉、芒果等作物的主要运输手段。

玉溪低空经济抢抓机遇蓄势高飞2.jpg


蒋小东正在介绍无人机用途及场景。

玉溪低空经济抢抓机遇蓄势高飞3.jpg

下一步,甘蔗采收也将引入无人机进行运输。

核心阅读: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低空经济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低空经济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深刻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玉溪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不断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构建起涵盖应急救援、农林植保、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文旅升级等领域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 玉溪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苏欣 文/图

从植保无人机在田间喷洒农药,到搭载乘客的载人航空器在低空翱翔,再到无人机助力消防救援、物资运输……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空经济”这一热词正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在玉溪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为核心,融合先进的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运行服务、综合保障以及相关延伸产业的新兴经济形态。随着国家低空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空域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地形地貌多样,具备发展低空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玉溪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在无人机应用、航空运动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构建起涵盖应急救援、农林植保、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文旅升级等领域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无人机为应急救援“添翼”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在红塔区,近达信息技术(玉溪)有限公司在无人机行业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

走进近达信息技术(玉溪)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无人机排列整齐,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在不同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公司总经理蒋小东介绍,公司成立于2022年,主要围绕无人机相关产业开展业务,包括民航局无人机培训、大疆硬件销售、行业应用服务以及无人机管理监管平台开发等。

“我们销售的无人机主要用于行业应用,不对个人销售。这些无人机具备热成像、激光测距等多种功能,可广泛用于公安、消防救援、应急救援等领域。”蒋小东说,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各类应急救援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贡献力量。

在森林火灾防控方面,无人机发挥着重要作用。蒋小东介绍,公司研发的森林防火无人机巡查系统,可实现自动化巡查,无需飞手操作。在森林火灾高发区域,设置固定的无人机起降点,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航线,定时定点进行巡查。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设备,对重点区域的人、火、烟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后台管理平台。平台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一旦发现烟火或高温异常情况,立即发出预警。

“2023年江川‘4·11’森林火灾,公司15名飞手和11台无人机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分成三个组,为前期火情侦察、后期余火清理、受灾面积测算等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蒋小东回忆,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无人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无人机高空侦察,清晰掌握了火场的地形地貌、火势蔓延方向等信息,为指挥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扑救方案提供了依据。在余火清理阶段,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设备,设定相应温度阈值,对火场进行全面扫描,精准识别隐藏的余火点。地面人员根据无人机反馈的坐标位置迅速进行清理,实现了三天余火清理“零失误”。

在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同样大显身手。无论是火灾、山洪还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人机都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开展侦察、救援工作。2024年1月,昭通市镇雄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公司紧急调配大型运载无人机前往支援。在断路断桥的情况下,无人机承担起运输应急物资的重任,及时将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同时,公司还提供了一套系留照明设备,为作业现场提供长时间照明,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除了参与应急救援行动,公司还积极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蒋小东介绍,公司与公安、消防、林草、应急等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供无人机操作培训、设备维护保养、技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培训,让更多的工作人员掌握无人机操作技能,提高各部门在应急处置中的实战能力。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近达信息技术(玉溪)有限公司与社会面的接触更加广泛。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在火灾初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受灾区域进行标记和勘查,对重点保护设施、村庄进行标定,并对整个区域进行三维建模。通过实时计算火场到达距离,结合风速等气象数据判断火势到达时间,同时对山高、距离等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前评估人员、车辆和设备能否到达,为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在交通管理领域,无人机能实现高速公路自动巡线、各类事故现场的三维建模固定现场证据及快速处置。在文物保护领域,无人机同样大显身手。通过对古迹、古建筑进行三维建模,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火灾等意外,能够通过三维模型进行1∶1复刻,为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谈到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前景,蒋小东充满信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性能和功能将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也将更加广泛。未来,无人机有望在应急救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也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和单位应尽快督促地方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加大对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农业无人机吊运破解运输难题

在元江县,农业无人机吊运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云南兴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大疆无人机区域代理商,在农业无人机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元江县地形以山地为主,果园众多,香蕉、芒果、柑橘、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过去,果树打药、种苗吊运等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成本高。”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陈磊介绍。

2019年,公司开始推广大疆植保无人机,用于果树打药。起初,推广过程并不顺利,农户对无人机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为了让农户亲眼看到无人机的优势,公司组织了多场现场演示会,邀请农户实地观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农户们发现,无人机打药不仅效率高,一天能完成200亩左右的作业量,而且农药喷洒均匀、效果更好。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并购买植保无人机。

“现在,种植大户基本都配备了植保无人机,打药环节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陈磊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2021年,公司开始尝试利用无人机进行吊运作业,最初无人机的吊运能力只有20—30公斤,经过不断改进和升级,如今大疆T70无人机的吊运能力已达到65公斤,T100无人机更是达到85公斤。今年,大疆还推出了吊运系统,实现了一机多用,可搭载不同的作业系统,满足多种农业生产需求。

在元江县的各个芒果种植园,无人机穿梭于果园之间,将一筐筐芒果从山上吊运下来。“以前,芒果采摘后靠人背马驮下山,不仅效率低,而且在崎岖的山路上运输,芒果损耗较大。现在有了无人机吊运,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果农高兴地表示,无人机吊运速度快、运输量大,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运输成本,以前靠人背走30分钟的山路现在无人机40秒就能完成。

陈磊介绍,目前元江县40多万亩果树,大部分都已采用无人机进行管理和吊运作业。在雨季,无人机吊运的优势更加明显,能够迅速将成熟的果子运下山,减少因降雨造成的损失。据统计,无人机吊运可代替60%—70%的人工,为农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除了经济作物,公司还将目光投向了粮食作物和甘蔗种植领域。在水稻、玉米种植过程中,无人机打药已经普及。而对于甘蔗种植,虽然目前打药环节已实现机械化,但吊运仍是一个难题。元江县和红河州共有5万多亩甘蔗地,地形多为山地、梯田,运输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公司与制糖企业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甘蔗吊运技术。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取得一定进展,计划今年12月在元江县开展无人机吊运甘蔗试点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无人机应用,公司还成立了元江县无人机飞手行业发展协会,并组建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协会现有会员50名,均为持证飞手。公司不仅负责无人机销售和培训,还为农户提供售后维修、技术支持等服务。对于有兴趣从事无人机飞手行业的人员,公司提供培训,帮助他们考取相关执照,并推荐就业。

“农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为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陈磊表示,虽然目前农业无人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渐认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滑翔伞丰富旅游业态

在澄江市抚仙湖月亮湾,云南健峰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滑翔伞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从沙滩起飞,在300米低空翱翔,俯瞰抚仙湖的绝美风光,这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抚仙湖月亮湾国际滑翔伞飞行营地负责人、飞行员尤棋介绍,抚仙湖得天独厚的地形和天气条件,为滑翔伞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场地。这里可以从沙滩起飞、沙滩降落,采用牵引方式起飞,如同放风筝一般,在300米左右的低空飞行。飞行时间根据体重、风速、气流等因素而定,一般为5—10分钟。

“抚仙湖的风非常柔和,特别是每年5月至12月,风力稳定,没有阵风,非常适合滑翔伞飞行。这段时间正好与抚仙湖的旅游旺季重合,为我们开展滑翔伞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尤棋说,滑翔伞项目自2025年1月1日正式营业以来,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暑假期间,每个月能接待100—200名游客,淡季每个月也有几十名游客。

据了解,滑翔伞运动在国内正逐渐兴起,牵引式滑翔伞场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传统的从山体起飞的滑翔伞相比,牵引式滑翔伞对场地要求较低,投资相对较少,只要有干净的空域和平整的地面即可。抚仙湖月亮湾国际滑翔伞飞行营地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理优势,打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滑翔伞体验基地。

“我们的滑翔伞项目有标准飞行和刺激飞行两种模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有些胆子大的游客喜欢体验刺激飞行,我们的教练会带着他们在空中做一些精彩的动作,让他们玩得开心。”尤棋说,游客在体验滑翔伞之前往往会感到紧张,但飞上天空后,发现滑翔伞飞行非常平稳,能够轻松欣赏到抚仙湖的美景,体验感非常好,评价也很高。

抚仙湖开发滑翔伞低空飞行项目,还实现了在环保与安全上的双重保障。“我们的滑翔伞采取的是无动力飞行模式,实现了零污染和零排放,与抚仙湖生态保护要求高度契合,同时300米左右低空飞行及限定的湖面范围,也避免了对鸟类栖息和水体的干扰。”尤棋告诉记者,在安全方面,抚仙湖湖面开阔无乱流、风向稳定,提供了优良飞行环境,沙滩起降区空旷无障碍,有效保证了安全性。同时,公司聘请的教练需持专业证书、具备两年以上带飞经验,严格的资质要求和动态调整的飞行参数,确保每一次飞行安全可控,既守护了湖泊生态,也让游客安心体验翱翔乐趣。

目前,抚仙湖周围共有4个滑翔伞营地,其中3个在山顶起飞。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设备和人员。“过两天,我们将有新的教练加入,同时还会增加几台牵引设备,提高运营效率,让游客等待的时间更短。”

线上推广负责人刘瑾表示,与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的滑翔伞项目窗口期更长,一般可达6个月以上,这为项目长期稳定运营提供了保障。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体验的追求,滑翔伞等低空旅游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公司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评

让玉溪低空经济飞得更稳、更远

□ 野鹤

当无人机在山林间巡防火情,当机械臂托举着芒果掠过山地,当滑翔伞乘着风掠过抚仙湖的碧波,玉溪的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在高原大地书写着独特的发展答卷。

这片土地的低空经济实践,最动人之处在于扎根需求、服务民生。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筑起的科技防线、为农户省下的每一滴汗水、带给游客的滑翔体验,都印证着低空经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应急救援、乡村振兴、文旅升级深度绑定的“民生经济”。

玉溪的探索更彰显着差异化发展的智慧。不盲目追逐高端制造,而是立足山区多、农业兴、旅游旺的市情,让无人机成为森林防火的“千里眼”、农耕生产的“铁帮手”、文旅融合的“新翅膀”。这种从实际出发的路径选择,让低空经济在玉溪有了成长沃土。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低空经济正成为玉溪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它不仅带来了技术革新,更催生着新职业、新业态,开辟了新的成长赛道。相信在规范引导下,玉溪低空经济必将飞得更稳、更远,为滇中崛起注入更多“向上”的力量。